中國步入「失落的30年」?高失業率引經濟泡沫化 專家:步日本後塵

▲▼中國疫情後經濟復甦未如預期,求職市場萎縮導致青年失業率創下新高。(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中國疫情後經濟復甦未如預期,求職市場萎縮導致青年失業率創下新高。(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羅翊宬/編譯

中國經濟近年來似乎失去成長活力、甚至開始邁向成長停滯和衰退,不僅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就業市場邁入冰河期、不動產市場低靡、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幅回落至0,甚至時隔65年內再度出現人口減少的趨勢。日本經濟專家認為,中國已經開始步入日本「失落的30年」後塵,彷彿1990年代泡沫化的日本。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日媒《NHK》,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7日公布統計數據,指出今年6月份青年失業率持續攀升,16至24歲勞動力失業率達21.3%,比5月還高出0.5個百分點,等於平均每5個人就有一人失業。對於中國經濟成長陷入萎縮、低靡的現象,專家便認為中國恐怕正步上1990年代經濟泡沫化日本的後塵,因為日本同樣於90年代處於就業冰河期。

報導就青年失業率、求職市場競爭率降低、不動場市場低迷、通貨緊縮、人口減少等面向來分析經濟成長停滯的中國。

▲求職就業市場的萎縮,也連帶影響中國不動產市場的發展。(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就嚴峻的青年就業議題,中國光是今年的大學、研究所畢業生就高達1158萬人,他們首先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問題,後疫情時代中國就業市場萎縮,中國企業減少徵才和雇用量,高學歷的人才也不見得能找到工作,《NHK》今年6月前往廣東省廣州市某大學徵才博覽會採訪,發現活動規模比去年縮減不少。

報導指出,中國16至24歲青年勞工失業率從2018年的10%上下,在5年的時間內成長至20%;至於經濟泡沫化的日本,1994年的15至24歲青年失業率為4%,至2000年代已成長至10%上下。

日本總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野木森稔指出,「一旦青年失業率提高,便會減少對於人的投資,導致人才培育無法持續進行,進而影響薪資成長停滯。日本因為通貨緊縮嚴重,導致企業國際競爭力下降,我擔憂中國也將發生類似現象。」

▲處於巔峰的中國人口開始減少,使中國面臨少子化和高齡化等問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NHK》採訪中國當地一名失業中的20多歲女性,即便她向10多個以上的企業投出求職履歷,仍無法順利找到工作,目前她只能寄身在月租2萬日圓(約新台幣4300元)的雅房、吃著便宜的蔬菜,過著縮衣節食的貧困生活。

不動產市場的萎縮也對中國的就業市場、中小企業產生負面影響,而中國消費者物價成長指數趨近於零,至於日本在泡沫經濟化後同樣也陷入物價停止成長的現象,令專家擔憂中國恐會陷入通貨緊縮。

另外,中國時隔65年首度面臨人口減少的問題,少子化、極速高齡化同樣困擾著中國,不僅65歲以上的高齡族群人口已超過2億,如今結婚率、生育率也正在下降,中國青年必須獨自承擔年老父母的照護問題,衍生出各種社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