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酷刑營「小刀閹割」烏克蘭戰俘 他下體爆血以為會死

▲▼ 在基輔火車站的烏克蘭士兵。(圖/路透)

▲基輔火車站的烏克蘭士兵。(圖/路透)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2名烏克蘭士兵淪為戰俘後,被酒醉俄軍痛毆到奄奄一息,並使用摺疊小刀當場閹割,據稱是為了不讓他們生小孩。其中一人回憶,他不知道自己在「流了這麼多血」之後怎麼還能活下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2名士兵分別為25歲及28歲,成為戰俘1個月與3個月後,透過換囚獲釋返回烏克蘭。他們回國後開始接受心理治療,但第1個月始終無法把這些經歷說出口,僅稱那段日子「比地獄更糟糕」,最終才向41歲的心理醫師亞岑科(Anzhelika Yatsenko)吐露一切。

▲一名烏克蘭士兵站在蘇梅地區(Sumy)某個炸彈擊落點旁。(圖/路透)

亞岑科根據先前經驗判斷,2名烏兵很可能曾經遭受虐待折磨,2人都有自殺傾向,且較年輕的士兵曾自殺未遂。她得知實情後,忍不住跑到廁所裡偷哭,並形容俄軍的行為是「種族滅絕」。據悉,較年長士兵已經返回軍中服役。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4月,烏克蘭國家安全局(SBU)宣稱,一位名叫薩屈科(Yevgeny Suchko)的俄兵在電話中坦承割喉處決烏克蘭戰俘。不過,莫斯科否認虐待戰俘,並稱不會刻意鎖定烏克蘭平民。

▲烏克蘭士兵。(圖/路透)

《每日郵報》報導,儘管烏俄都曾被指控使用酷刑,但聯合國獨立專家小組指出,俄軍使用的方法可能是「國家認可的」,酷刑的一致性及手段表明「一定程度的協調、計畫及組織,以及上層當局的直接授權、深思熟慮的政策或官方容忍」。特別報告員艾德華茲(Alice Jill Edwards)說,「服從上級命令或政策指示,不能作為實施酷刑的理由。任何涉案人員都應該立刻受到獨立當局的調查和起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聯合國本周也警告,俄羅斯使用電擊、蒙面及處決等方式,對烏克蘭平民及戰俘實施酷刑,以逼供或者獲取情報,導致內臟器官受損、骨頭破裂、中風、心理創傷等。他們已經致信莫斯科表達擔憂。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