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前進中國還有機會? 學者喊「審慎」:先認識中國政經現況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第五場活動,主題是「潤出?西進?青年前進中國還有機會嗎?」(圖/台灣策益提供)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第五場活動,主題是「潤出?西進?青年前進中國還有機會嗎?」(圖/台灣策益提供)

記者江采蓁/綜合報導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第五場活動登場,由台灣智庫、台灣公共策益、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於台灣青年基金會台北辦公室舉辦,是認識中國系列的第一場活動,主題是「潤出?西進?青年前進中國還有機會嗎?」學者指出,前進中國必需要有避險意識,尤其是台灣青年要正確認識中國政經現況,台灣青年失業率8%,中國青年失業率20%,國台辦對台灣廣開1200名青年就業機會,是否真的有優勢?值得審慎評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主持人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秘書長吳瑟致先提到, 中國經濟發展已陷入疲軟的困境,經濟成長放緩、企業投資銳減等問題浮現,進而帶來就業問題,尤其是青年失業狀況相當嚴峻;與此同時,國台辦近期宣布將提供台灣青年1200個工作機會,這背後的考量無非是要對台統戰。他強調,基於此,台灣必須看清事實,面對中國需要有避險的意識,尤其是台灣青年族群,更需正確掌握及了解中國政經現況。

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則指出,由於中國覬覦台灣的主權,在軍事行動外,持續地對台進行認知作戰,因此台灣青年來說如何正確的「認識中國」,並在正確的認知上來行動,將是確保自身利益與台灣安全的重要課題。他強調,一般民眾若沒有正確的認識國際資金離開中國的趨勢,同時不了解中國內部的狀況,就非常容易被中國這類混淆視聽與似是而非的資訊所影響。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首先針對中國經濟狀況提出看法,他指出,中國大陸經濟長期趨緩,尤其表現在消費頹靡、產能過剩、投資萎縮、失業大量增加、通貨緊縮、不當投資造成高負債、房地產市場走下坡、國外投資逃離中國、限制數位經濟的發展、加強金融控制等方面,經濟衰退更曝露潛藏已久的金融危機;在此期間,美中陷入自我實現的預言——美國經貿科技封鎖與中國大陸新型舉國體制,大幅壓縮中共後續國際經貿空間,且加大在陸投資政治風險。綜言之,一場完美風暴正加速成形,國人應審慎赴陸就業與創業。

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蔡明芳強調,中國經濟真的與過去不一樣了,過去中國龐大的人口曾被期待創造強而有力的內需動能,但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大趨勢,伴隨這些製造業發展的服務業也會受到限制;再者,面對美國、日本、歐盟陸續對中採取科技出口管制,目前中國進出口都有些微的衰退,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面對新的全球經濟結構,將對中國經濟帶來嚴峻的挑戰,目前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中國經濟走向衰退的機率很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林展暉指出,國台辦最近釋放1200個工作機會給台灣青年,但是目前台灣青年失業率8%,而中國青年失業率已經突破20%,台灣年青人到中國就業真的有優勢嗎?他解釋,首先,過去對台商採取「特事特辦」模式已不復以往,對台灣年青人採取盡量吸納的方式,但是台灣青年赴中國工作的人數其實在近年是持續減少;再者,中共對台灣人才吸納將配合中國經濟發展政策,針對台灣特殊專才採取特殊封閉管道。

政大國發所博士候選人林子揚,目前擔任僑委會副委員長辦公室主任提到,世界各國台商現有超過4萬家,如果對海外工作有憧憬,除了西進中國,也可以透過僑委會及世界台商總會等組織,了解到其他海外台商工作的機會與情況,目前僑委會也針對到海外創業提供創業基金的貸款,青年朋友也可以利用這個貸款進行海外創業。

此外,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活動將會持續舉辦,下一場將於6月21日在台灣青年基金會台北辦事處舉辦認識中國系列第二場,主題是「開戰假議題:中國侵略台灣的成本分析」。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第五場活動,主題是「潤出?西進?青年前進中國還有機會嗎?」(圖/台灣策益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