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小提琴」陪伴70年度過低潮!白恐受難者楊國宇捐贈人權館

▲▼政治受難者楊國宇前輩,曾在綠島度過十年牢獄曾在綠島度過10年牢獄,捐出相伴70年的「獄中小提琴」給國家人權館。(圖/國家人權博物館)

▲政治受難者楊國宇前輩,曾在綠島度過10年牢獄,捐出相伴70年的「獄中小提琴」給國家人權館。(圖/國家人權博物館)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楊國宇,曾在綠島(火燒島)度過10年牢獄,同時在獄中康樂隊時,在豬圈、浴廁空間苦學小提琴,如今91歲的他,捐贈出從綠島就陪伴他度過人生低潮的小提琴。國家人權館館長洪世芳允諾,將妥予保管,並於日後規劃舉辦特展,讓3把小提琴闊別一甲子後重相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在9日率領同仁,前往台北市北投區拜訪楊國宇前輩,接受前輩捐贈於綠島新生訓導處陪伴他度過人生低潮的小提琴原件,楊國宇前輩更在現場以這把琴演奏了〈望春風〉、〈雨夜花〉、〈丟丟銅仔〉等曲目。

楊國宇回憶,白恐冤獄使得人生跌入谷底,唯一慶幸的是同為難友的新生人才濟濟,有醫師、教師、畫家、舞蹈家,得以彼此切磋交流。當時新生訓導處成立康樂隊,他從那時開始學習小提琴,在豬圈、浴廁的空間,勤奮練習,並能公開演奏。如今將此把見證獄中歲月的小提琴捐贈給人權館,期待透過公開展示,讓臺灣社會更了解白色恐怖的歷史。

▲楊國宇現已高齡91歲。(圖/國家人權博物館)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國宇出生於桃園,與1954年被槍決的戰後臺灣重要新劇運動家簡國賢為街坊鄰居,曾受邀協助其劇團「聖烽演劇研究會」公演。1950年時,楊國宇年僅18歲,就讀台北成功中學3年級,遭特務於桃園家中誘捕,從書包搜出經典名著《大地》、《戰爭與和平》,誣指他參加叛亂組織。經保密局北所高砂鐵工廠偵訊刑求,後被以「參加叛亂之組織」罪名判處有期徒刑10年,送往綠島新生訓導處進行強迫勞動與思想感化,於1960年12月17日開釋。

獄後楊國宇自紡織業基層做起,逐步成為台灣紡織、製藥、生物科技等產業企業家,曾榮獲全國十大傑出企業家,並出版《68×68楊國宇對奕人生》、《紗帽山・壁》等書。

而1950年代關押於綠島的政治犯,被編為3個大隊、12個中隊,各分隊彼此間不得來往,受難者們在綠島的生活,集中於思想課程及勞動工作,並以各種娛樂排遣漫長的歲月。楊國宇在綠島期間被編入康樂隊,為此請家人從台灣寄來一把小提琴,以便向難友蘇友鵬前輩學習琴藝,透過演奏音樂、歌仔戲、牛犁歌陣等活動,消解對於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國家人權館館長洪世芳(右)表示,感謝楊國宇前輩無私捐出生命中最重要的小提琴。(圖/國家人權博物館)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權館表示,白恐受難者於綠島新生訓導處監禁時,有3把小提琴彌足珍貴,分別是陳孟和獄中手工製作、送給外甥女的小提琴,以及蘇友鵬、楊國宇託親友從台灣寄來的2把小提琴,每把小提琴都見證當年白恐苦難事蹟。

由受難者捐贈的人權文物,不論型態、樣式,每一件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與意義,是受難者前輩們於獄中或獄後生命故事最深刻的證明,而每一個生命故事,都映照台灣威權統治時期的歷史傷痕與記憶。人權館期許透過蒐藏、保存文物,保存和記錄白色恐怖時期歷史,並藉由相關的展示研究,呈現出受難者於獄中的生活史。

洪世芳表示,感謝楊國宇前輩無私捐出生命中最重要的小提琴,也當場允諾將妥予保管,並於日後規劃舉辦特展,讓3把小提琴闊別一甲子後重相逢。也努力把這些珍貴文物背後感人的生命故事,更為社會大眾熟知,還原威權統治時期迫害人權歷史真相,鼓舞年輕世代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