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南韓「間接」提供烏克蘭砲彈 給拜登政府緩衝時間

▲▼美國向尹錫悅政府要求提供南韓產製的155mm砲彈50萬發。(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國向尹錫悅政府要求提供南韓產製的155mm砲彈50萬發。(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羅翊宬/綜合外電報導

南韓總統尹錫悅在造訪日本廣島期間,曾允諾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將提供偵測掃雷設備、緊急救護車輛等。美媒透露,南韓政府正在進行數十萬發砲彈的移送程序,透過砲彈移送給美國的方式,間接支援對抗俄軍侵略的烏克蘭,而此舉可以讓美國拜登政府有緩衝時間思考,來決定是否提供烏國集束彈。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媒《華爾街日報》(WSJ)以「南韓供應砲彈,可以讓美國延緩決定是否提供烏克蘭集束彈」為標題來描述上述消息,表示南韓根據檯面下的協議向美國移轉砲彈,而美國已經準備就緒將這些砲彈依序供應給烏克蘭,不過報導並未明確指出南韓移轉砲彈的明確出處,以及這些送往烏克蘭的砲彈是否標記為「南韓製造」(Made In Korea)。

報導指出,隨著這項決定的執行,可以讓烏克蘭依照計畫向俄羅斯展開更具效果的攻勢,而美國拜登政府也可以延緩決定,是否向烏克蘭提供遭到國際社會明文禁止的集束彈。

不過對於《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美國白宮、南韓政府皆拒絕回應。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國防部雖然拒絕回應究竟是透過何種途徑移送砲彈、何時完成砲彈移交等提問,不過卻坦承過去以來持續和南韓政府針對砲彈購買一案展開協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華爾街日報》去年11月10日就曾引述多名美國官員說法,表示美韓私下協商的過程中,美國計畫透過向南韓購買10萬發155mm砲彈後,再將砲彈提供給烏克蘭,供應烏克蘭砲兵部隊未來數周內集中戰鬥,當時南韓國防部向美國開出條件,美國必須為這些砲彈的「最終使用國」;不過在媒體洩漏消息後,南韓政府態度漸趨冷淡。

另外,報導分析南韓尹錫悅政府「態度轉變」的關鍵。原本南韓政府希望堅守自身立場、不向交戰國提供殺傷性武器,不過直到今年4月26日尹錫悅、拜登達成《華盛頓宣言》後,事件終於迎來轉捩點,尹錫悅在哈佛大學演講或其他發言時,暗示一旦俄軍大規模民間屠殺,南韓則不排除軍援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