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科學家月壤中首次發現「玻璃纖維」:建立月球基地材料有了

▲▼ 嫦娥五號登月。(圖/翻攝 央視、微信公眾號「中國探月工程」、國家航天局)

▲嫦娥五號採集到的月壤樣品,發現玻璃纖維。(圖/翻攝 央視、微信公眾號「中國探月工程」、國家航天局)

記者林彥臣/綜合報導

大陸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指出,通過對「嫦娥五號」月壤樣品開展系統的物質科學研究,發現了多種類型、不同起源的月球玻璃物質。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在嫦娥五號月壤中首次發現天然玻璃纖維。相關研究成果都已線上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月球表面隕石撞擊、太陽風輻照等空間活動示意圖。(圖/翻攝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人員指出,在荒涼貧瘠的月球表面,存在著由火山噴發、地質運動、隕石撞擊等活動產生的豐富的玻璃物質。許多月球上的玻璃可以穩定地存在億萬年。

月球玻璃是探索月球奧秘的重要材料,不僅保存了古老的月球物質,還記錄著其形成時的環境信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人員綜合分析了嫦娥五號月壤樣品中玻璃物質的形態、成分、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發現月球表面存在著固、液、氣多種轉變路徑的玻璃起源。

▲嫦娥五號月壤中球狀、橢球狀、啞鈴狀等旋轉特徵的玻璃珠。(圖/翻攝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人員指出,月球表面頻繁遭受的隕石及微隕石撞擊導致的礦物熔化和快速冷卻,產生了各種形態的玻璃物質,包括球狀、橢球狀、啞鈴狀等旋轉形狀的玻璃珠,氣孔構造的膠結質,流體形態的濺射物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員沈來權指出,這些天然的玻璃纖維證明,月壤具有良好的玻璃形成能力和優異的加工成型特性,肯定了在月球表面就地取材利用月壤加工生產玻璃建材的可行性,將為未來月球基地建設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