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抗數位洪流!地方新聞台堅持在地特色 不做腥羶色新聞

▲▼地方新聞力抗數位洪流,堅持在地特色,不做腥羶色新聞。(圖/記者許敏溶攝)

▲地方新聞堅持在地特色,不做腥羶色新聞。(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數位化時代,國際新聞幾乎沒有時差,更被腥羶色新聞淹沒,但台灣不少地方性電視台,報導新聞仍堅持「在地特色」,在今(21日)天台大的一場研討會上,有線電視系統台就直言,系統台記者設定議題導向時,不隨全國性新聞起舞,而是以當地民眾關心的大小事為主,也不報導負面新聞,而是深耕在地,凸顯地方特色,但也因為有限人力與資源,面臨兼顧質量的考驗。

隨著數位化媒體的普及和技術進步,國際新聞傳播速度更快速,訊息量更大,為吸引讀者眼球,腥羶色新聞當道,但也可能因資訊傳遞速度過快而產生錯誤或不實新聞,而台大新研所今天舉辦「數位傳播新趨勢:全球化、地方新聞與永續發展」研討會,探討地方新聞在數位化時代下的未來發展方向或轉型策略。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討會邀請有線電視系統台與平面媒體主管參與,主跑25年地方新聞的中嘉寬頻北健總經理許巧妮指出,地方新聞就是特定區域民眾關心的大小事,因為要深入了解新聞事件始末及人文歷史背景,記者可以放慢採訪節奏,報導的目是地方特色,和全國新聞設定為腥羶色或特定人物或事件,相較上就有落差,所以記者若沒有熱情,很難在地方新聞長期經營,但也同時面臨兼顧質量的考驗。

許巧妮舉例說,同樣一場新北市長侯友宜出席企業捐贈康復巴士的活動,全國性和地方性媒體報導角度就有落差,全國性媒體關注的是侯友宜是否要參選總統,但地方新聞台則著重後續影響,包括對身心障礙者福利,但有時也因為地方新聞台重視地方民眾,有些地方縣市首長召開記者會時,還會問地方記者到了沒,甚至為此延後記者會時間。

▲在今天台大新研所舉辦研討會上,地方新聞台新聞報導堅持在地特色,不隨全國新聞起舞。(圖/記者許敏溶攝)

在數位化時代,偏鄉區域地方新聞也受到衝擊,台數科集團新聞部副總經理周旭毅則指出,包括地方報社人力縮減,且因為收視率考量,地方新聞也會受全國性新聞影響,所以地方電視台要做市場區隔,不要腥羶色新聞,不跟全國新聞起舞,重視地方上的大小事,而且小故事也能做出感人新聞,並和社區居民建立情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不報導負面新聞!」周旭毅表示,地方縣市政府難免政黨輪替,地方新聞台不成為政治鬥爭工具,所以不會報導攻擊競選對手的新聞,而且不管偏向藍或綠,就會失去另一半的市場,所以避免報導負面新聞,而是落實深蹲在地,長期紀錄在地影音與人文風情,成為居民的好朋友。

但周旭毅也坦言,由於地方系統台也面臨不少挑戰,例如不求業配新聞,大部分資金來自系統台支持,資源相對較少,記者薪資僅3萬多,不如全國台記者,也成為全國台記者的農場,又不能做腥羶色及監視器等「三器新聞」,新聞來源相對限制較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新北地方記者出身的自由時報生活中心主任劉力仁則認為,報紙有地方版面,才能讓地方聲音出來,而地方新聞涵蓋面相當廣泛,從府會運作、警政犯罪,到颱風天災、宗教活動及村里資訊,而自己擔任地方記者時,還曾跟漁民出海,對於有意投入新聞業,地方記者是很好的起步地點,因為每天要自己找新聞,面臨的課題也不同,就算出錯也沒關係,就當作是鍛鍊。

不過,劉力仁指出,現在地方記者也面臨數位化的挑戰,由於人力縮減,地方記者要負責的路線與區域太大,難以深耕,加上即時新聞要求下,新聞難以深入報導,現在數位時代重視影音新聞,記者光拍照還不夠,還要拍攝影音,加上薪資普遍不佳,導致地方記者流動率偏高,只能期望所有媒體老闆能看到地方記者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