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書法藝術框架!《我們之間》探索疫後關係 酒精槍也成創作工具

▲「詩與韻–我們之間」蔡慶禾個展 從字裡行間、空間距離探索書藝當代性。(採訪撰稿/記者胡至欣;攝影剪輯/記者謝婷婷)

記者林育綾/桃園報導

「桃園十一份美術館」開館一年多來受到藝術圈和年輕人的關注,4/8起舉辦《詩與韻–我們之間》,是桃園市美術館「2023橫山書藝雙年展平行展」之一,以當代藝術手法來表現書法,探討3年來COVID-19疫情「我們之間」關係的疏離與重建,可說顛覆了傳統書法創作的框架。藝術家蔡慶禾不只使用毛筆,更透過酒精噴槍、口罩、山茶花⋯等多種媒材及工具創作,讓觀眾遊走其中也彷彿進入時空隧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詩與韻–我們之間》展覽顛覆傳統書法框架,以當代藝術手法呈現,探索疫情以來「我們之間」關係的疏離和重建。(圖/記者湯興漢攝)

《詩與韻–我們之間》能看到各種「我們之間」共同回憶裡的詩詞、旋律,都是很多人琅琅上口的詩韻。像是經典的民歌歌詞「每個人心裡一畝一畝田」、蘇東坡的《水調歌頭》詞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甚至是心經片段,讓人在觀看時,也忍不住在腦海中唸誦著、吟唱著。

▲藝術家蔡慶禾還使用山茶花、酒精噴槍等工具,以不同色彩顏料來創作和點綴字畫。(圖/記者湯興漢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們熟悉的《水調歌頭》拆成95個字幅,大膽地以活版排列呈現。(圖/記者湯興漢攝)

走入展場,映入眼簾第一區為「活版詩書」,觀眾可看見熟悉的《水調歌頭》拆成95個字幅,大膽地以活版排列呈現,也就是每個字都寫成一幅字,成為展場中最大件作品。更開放觀眾挑戰思考,將95個字重新組合成新的詩句,挑戰者可以到一旁的稿紙寫下創作,如經採用,藝術家將會按照挑戰者的作品,重新排列組合這件展品的呈現。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趣的是,蔡慶禾提到自己有這個想法後,也試著使用ChatGPT下令依照這個遊戲規則創作,「不過AI也寫不出來,後來還呈現有點當機的狀態,因此徵求民間高手挑戰看看。」這也成為一個有互動性的作品。

▲▼展覽現場也放置稿紙,邀請民間高手以《水調歌頭》95個字重組成新的詩詞創作。(圖/記者湯興漢攝)

第二個區域「記得民歌」,多幅字畫飄揚,上頭是一首又一首人們熟悉的民歌。蔡慶禾與熱愛唱歌的朋友,票選10首經典的民歌,除了以書法寫成字畫,更使用自己種的山茶花、疫情常用的酒精噴槍等工具來創作,甚至「口罩」也成為創作素材之一,他透露創作過程有時候像是遊戲,透過不同的嘗試、實驗,以當代手法來呈現。

▲「記得民歌」多幅字畫飄揚,上面寫著一首又一首人們熟悉的民歌,觀展時在心中浮現旋律。(圖/記者湯興漢攝)

▲藝術家使用酒精噴槍來噴灑顏料,甚至「口罩」也成為創作素材。(圖/記者湯興漢攝)

觀眾走入此區域,不但適合拍出唯美風格的「網美照」,也彷彿走入時光隧道、民歌迷宮中,一邊觀看,一邊哼歌,一邊聆聽心中回憶的聲音。不過由於此區域作品以珠光蟬翼宣紙來創作,材質較輕薄,也相對脆弱,在參觀時須留意距離。

▲▼走入此區域,在光影筆墨之間遊蕩,也彷彿走入時光隧道,一邊觀看,一邊哼歌,聆聽心中的聲音。(圖/記者湯興漢攝)

第三個區域「疫後再說」相當有趣,其中作品「我們之間」將四個字拆成四幅,又重新組合,呈現疫情時人與人關係的疏離,又透過不同方式維繫,在虛擬和實際之間,人和人的互動確實不同,我們的關係也確實在改變。

其中使用工程用的「墨斗」來創作,像是用1.5公尺的紅絲線纏繞,這些「因緣線」呈現的作品也讓觀眾自行解讀,可能細如絲,需要仔細留意觀察,才能把握「姻緣」;也可能千絲萬縷,像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緣。

▲用「墨斗」創作來呈現象徵「因緣」的紅線,由觀者解讀紅線纏繞的意義。(圖/記者湯興漢攝)

其中一幅「囍」字,是將幾年前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兩個「喜」中間隔著遙遠的距離,讓人聯想到疫情期間的「社交距離」。而作品命名「保持距離,以策安全」,蔡慶禾笑說,兩個結婚的人,也需要如此才能安全,儘管關係之間還是用紅絲線纏繞,後來更靈機一動,在中間包上「保鮮膜」,象徵著感情保鮮,充滿趣味性。

▲「囍」字中間隔著社交距離,作品命名為「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圖/記者湯興漢攝)

另一幅長袖型的字畫,也十分引人注目,作品主題為「確診中⋯」,上頭的字句卻出自於《心經》。他說,其實自己抄心經抄過非常多遍了,某一天發現,經文中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恰好呼應確診的症狀。

這幅作品的特色還包括「中間完全沒有任何標點符號」,觀眾從頭讀到尾時,也必須從仰頭姿勢轉為低頭,像是對經文鞠躬,一氣呵成的過程也可能喘息困難,成為行動藝術的一部分。

▲作品主題為「確診中⋯」,上頭的字句出自於《心經》。(圖/記者湯興漢攝)

「桃園十一份美術館」是「十一份觀光文化園區」的其中一個項目,還曾經是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取景地。蔡慶禾受邀籌設並擔任館長,在2022年初成立,經過一年的策略規劃及展覽,已有場館的定位,也與桃園市文化局、桃園市立美術館及其轄下的「橫山書法藝術館」串聯,逐漸受到藝術圈特別是年輕人的關注。園區推動SDGS永續園區計畫,更在去年取得SDGS永續園區的認證。

此次的《詩與韻–我們之間》展覽,也是受到「橫山書法藝術館」邀請,一起舉辦「2023書藝雙年展」的平行展。作品有22件、共152幅,顛覆了過往對傳統書法藝術的框架與想像,適合在疫後造訪桃園來一場藝文之旅,漫遊觀展之際,思考疫情前後的「我們之間」,在心中進行哲思對話。

▲▼《詩與韻–我們之間》蔡慶禾書法主題個展,探討疫情以來「我們之間」關係的疏離與重建。(圖/記者湯興漢攝)

▲蔡慶禾是位跨域的藝術家。(圖/記者湯興漢攝)

蔡慶禾本名蔡慶輝,他同時也是《ETtoday新聞雲》共同創辦人、董事(歷任社長、總編輯)、美感跨域協會理事長、恆禾藝創董事長、桃園十一份美術館館長等多種身份,是位跨域的藝術家。

蔡慶禾《詩與韻-我們之間》書法主題展
2023橫山書藝雙年展平行展
展期:2023年4月8日~5月28日
地點:桃園十一份美術館
地址:桃園市龍潭區佳安西路5號A棟2樓
時間:周二~周日10: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