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台灣恐再失邦交國 5、6月很關鍵

▲▼ 總統蔡英文與瓜地馬拉總統賈麥岱(Alejandro Eduardo Giammattei)。(圖/路透)

▲ 總統蔡英文與瓜地馬拉總統賈麥岱。(圖/路透)

記者詹雅婷/綜合報導

台灣與宏都拉斯斷交後,邦交國僅剩13個。金融時報3日指出,台灣可能很快就會失去更多盟國,一個是巴拉圭,一個是總統蔡英文才剛出訪的瓜地馬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巴拉圭是台灣在南美洲最後一個友邦,將於4月30日選出新總統。在野黨總統候選人艾里格里(Efraín Alegre)希望重新審視是否轉向中國大陸來換取更多好處;目前巴拉圭牧牛農場正積極進行遊說,想進入世界最大牛肉進口國中國的市場。

至於瓜地馬拉總統大選則是落在6月,但現任總統賈麥岱(Alejandro Eduardo Giammattei)已經無法再選,讓外界開始懷疑台灣與瓜地馬拉的外交關係是否將產生變動。

報導指出,台灣多個邦交國都陷入貧困或貪腐問題,這也連帶影響到這些國家與台灣之間的關係。而蔡英文這次出訪前往的瓜地馬拉與貝里斯以農業為主,與台灣的貿易額小到可忽略不計,邦誼維繫主要靠台灣的開發援助。

瓜地馬拉市28歲鞋類設計師富恩特斯(Grita Fuentes)獲得3000美元補助,這筆款項來自台灣援助開發機構的疫後復甦和婦女就業專案,「我因為疫情不得不關店一年,還要繼續付房租,但我現在買得起機器了,可以擴大業務。」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台灣透過提供援助展現友好,與部分國家盼望從中國得到的經濟援助相比之下,卻顯得微不足道。蔡英文在台宏斷交後曾發表談話,稱不會和中國進行無意義的金錢外交競逐。但台灣駐某拉美國家大使館的一名外交官透露,「他們真正想要的不是更多援助,而是貿易與投資。雖然我們可以鼓勵企業來看看,但不能強迫他們投資。」

另一名官員則說明,部分外交盟友希望獲得台灣科技公司投資,甚至幫助他們提升高端晶片製造能力,「他們問起半導體工廠,但這簡直不可思議。即使是在投資環境良好的國家,我國企業通常也都沒有投資,因為當地缺乏基礎設施及與主要市場的連結。」

西方外交官與分析人士敦促台灣優先與更強大國家進行實質性交流,但這無法取代台灣的邦交國,因邦交國能公開發聲,反對中國把台灣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沒了邦交國,總統將變得完全無法出訪,台灣官員認為,這將動搖民心士氣,助長中國挑戰台灣主權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