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水情拉警報 南化、蘭潭二大水庫目前蓄水量曝光

▲經濟部去年啟動抗旱計劃,加強節水並增加水源,目前南化水庫蓄水量超過4千萬噸。(圖/經濟部提供)

▲經濟部去年啟動抗旱計劃,加強節水並增加水源,目前南化水庫蓄水量超過4千萬噸。(圖/經濟部提供)

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南部地區出現30年來新低的雨量,水情拉警報,經濟部長王美花今(6)日表示,通常每年五月底前屬於枯水期,目前希望儘量維持穩定供水;另外,依據經濟部規劃,自去年起啟動南部供水抗旱計劃,南化水庫、蘭潭-仁義潭水庫目前分別有超過1千萬噸、4千萬噸水量,成功避免「空庫」危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濟部表示,自去年6月啟動抗旱因應,蘭潭 - 仁義潭水庫節水調度成效為2608萬噸,大於目前的1137萬噸蓄水量;南化水庫成效為1.78億噸,也大於目前蓄水量4265萬噸。

官員說,如果沒有提早準備,南化及蘭潭 - 仁義潭水庫現在已經空庫,曾文 - 烏山頭水庫也會只剩15%的水。其中的關鍵在於水利署歷年建置的279口抗旱水井,包括2021年與高雄市政府合作新鑿的62口,都已經啟用支援供水,每天供應超過33萬噸的水量。

經濟部水利署表示,因應水情嚴峻,也與高市府合作新鑿11口抗旱水井,目前已有9新井接入供水系統,3月10日可再增加每日4.7萬噸水源。

除了抗旱水井外,高雄地區近年已完成鳳山、臨海再生水(每日提供7.8萬噸再生水,因應枯旱期可再日增1.3萬噸)、高屏溪伏流水、抗旱水井62口及東港溪鳳山廠前處理改善等,增加約每日77萬噸水源 (相當於高雄地區50%公共用水)。

展望未來水情,水利署表示,因應三、四月氣象仍預測降雨機率偏低,「2023年穩定南部供水抗旱計畫」也已啟動,透過強化區域調度、增鑿抗旱水井54口及提升淨水場處理能力等措施,預計4月底前可增供每日13.6萬噸水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高雄市府積極與中央密切協調水源調度,澄清湖水庫蓄水率已由先前約63%提升至89%,鳳山水庫預計於3月中旬前蓄增80萬噸水源,透過地面水、伏流水、地下水及湖庫水等水源聯合調度,努力在枯水期穩定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