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嘴潭工程改變在地生態 烏溪生態工作隊3年踏查成果展

▲『從「河」說起-烏溪生態教育展』即起在草屯國小開展。(圖/南投縣政府提供,下同)

▲『從「河」說起-烏溪生態教育展』即起在草屯國小開展。(圖/南投縣政府提供,下同)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為觀察草屯鎮鳥嘴潭人工湖公共工程對在地環境的影響,貓羅溪社區大學學員及在地民眾組成烏溪生態工作隊,歷經3年踏查人工湖上下游的生態環境,即日起也辦理成果展,希望藉此培養公民意識,提升民眾對生活周遭公共議題的關注。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關研究成果於今天起在草屯國小展出,南投縣教育處長王淑玲、縣議員林友友、草屯鎮多所國小校長,以及烏溪生態工作團隊成員,還有草屯國小50名師生都出席參加。

縣府介紹,烏溪生態工作隊由農委會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葉明峰帶領,從民國108年起開始實地踏查,並記錄下人工湖工程上下游的生物樣態、水質變化及魚群消長,希望結合在地學校12年國教的自然課程,讓孩子們透過認識家鄉河川內的保育類、特有種的棲息地、習性,以及水質檢測的知識,從小紮根愛護水資源及生態環境的觀念。

▲▼『從「河」說起-烏溪生態教育展』即起在草屯國小開展。(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葉明峰指出,烏溪生態教育展主要呈現108年到110年由貓羅溪社大、特生中心及在地社區配合進行,人工湖公共工程上下游2個調查樣站的成果,透過關注在地魚類生態的保育議題,了解烏溪下游周邊環境目前可能面臨到的問題,也藉此啟發小朋友與民眾關心進而保護環境的意識。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前往觀展的草屯國小學生高小妹表示,藉此認識很多台灣特有種魚類,也希望能專門設立魚類保護區保護這些快要消失的魚。

王淑玲表示,非常感謝葉明峰、貓羅溪社區大學學員與民眾自主發起組成烏溪生態工作隊,關心在地生態環境保護,其歷時3年的生態調查成果可讓民眾更了解自己居住環境的生態狀況,更可結合國民教育,讓孩子從小紮根愛護生態環境與水資源的觀念,也培養民眾關心在地公共議題的公民意識。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河』說起-烏溪生態教育展」展期為2月22日至3月3日,之後也會將此研究成果帶往縣內小學做巡迴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