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不只鋼筋水泥!台式板凳也曾去威尼斯 黃聲遠求學期作品曝光

▲▼台北當代藝術館今年首檔大展「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於2月11日~4月23日正式展出。(圖/記者林育綾攝)

▲台北當代藝術館今年首檔大展「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於2月11日~4月23日正式展出。(圖/記者林育綾攝,下同)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建築不只是鋼筋水泥,建築師黃聲遠帶領的「田中央」團隊,從一人到一群人揚名國際,曾經2度前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近來與7位藝術家合作,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行「超出建築」展覽,顛覆人們對建築的想像。像是跟導演蔡明亮合作,貼上的每吋作品、拍攝的影像都成為建築的一部分;另外還有黃聲遠在成名之前、求學時期的作品首度曝光,預計能為年輕人帶來激勵。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建築師黃聲遠在成名之前、求學時期的作品也首度於展覽曝光。

台北當代藝術館今年首檔大展「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於2月11日~4月23日正式展出,由王俊雄擔綱策劃,邀集蔡明亮、陳逸恩、聶永真、江國梁、林聖峰、姚仲涵、黃聲遠與田中央工作群共同參與,透過橫跨電影、設計、聲音、表演藝術,展開跨域合作,建構深入感受田中央建築的場域,創造超出想像的建築群像展覽。

▲「超出建築」展覽由王俊雄擔綱策劃,邀集蔡明亮、陳逸恩、聶永真、江國梁、林聖峰、姚仲涵、黃聲遠與田中央工作群共同參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揚名國際的「田中央」深耕宜蘭,20多年前從建築師黃聲遠獨自一人開始,逐漸發展成一群在宜蘭工作的青年建築家「意志同盟」,創造出一種能跟地方生活、環境相融合的建築實踐。策展人王俊雄表示,建築是一個永無止境、開放理解和詮釋的過程,並不是只能由建築專業界來定義。這檔展覽的展出者,都曾以不同方式介入田中央的建築,因此不只開放地邀請展出者,也包括觀者,在之前互不相通的世界之間,透過展覽進行關係的回補、重塑,期待超出建築,可以成為不同世界之間的「鏈結點」。

▲蔡明亮《出去走走》的影像,引領觀眾走進宜蘭的風景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入口處展出導演蔡明亮《出去走走》的影像,鏡頭一幕幕的山色、水影、稻田、溪流、飛鳥,引領觀眾走進宜蘭的風景裡,一同凝視以宜蘭為基地的田中央所關注的視野。而步行到2樓的樓梯間,播映蔡明亮拍攝宜蘭壯圍沙丘園區、周圍自然生態為背景的《行者》作品《沙》,感受身穿紅色袈裟的行者,緩緩踏出一步,和上下樓梯觀者的心跳共鳴;觀眾也能靜靜坐下來,在空間裡下來欣賞。

▲▼步行到2樓的樓梯間,播映蔡明亮拍攝宜蘭壯圍沙丘園區、周圍自然生態為背景的《行者》作品《沙》。(圖/記者林育綾攝)

包括蔡明亮利用「紙」的作品進入建築空間,黃聲遠說,過往在很多工程常常用單價、數量來估價,但以紙這樣被認為「少」的東西進入建築裡,這件事終於在台灣發生了,也是一個象徵性的改革。

黃聲遠認為,蔡導每一張貼上建築的紙,每一吋都成為建築的一部分,建築不該只是鋼筋水泥,還包括人的精神、參與,建築也是成長、省思、跟人交朋友,不是狹隘的定義,很高興當時透過跟蔡明亮合作壯圍沙丘時,「讓我們台灣的建築終於往前走了」。

▲蔡明亮拍攝《宜蘭》紀錄片,包括宜蘭南館市場、城隍廟的早餐店、復興路的燒餅店等日常影像。

此次在當代館其中一展間播放《宜蘭》紀錄片,是蔡明亮拍攝宜蘭南館市場、城隍廟的早餐店、復興路的燒餅店、宜蘭的山水、稻田的日常影像,透過彷彿監視器的視角,能觀察到貼近生活樣貌的有趣細節,旁邊則有他的畫作,呈現出傳說中「宜蘭的山是藍色」形象。

《宜蘭》紀錄片的展間也擺放許多圓形的「台式鐵板凳」,讓觀眾可以自在坐下來觀賞,這些椅子當時也曾經跟著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而椅子的腳是紅色,也呼應了蔡明亮的《行者》作品。

▲《宜蘭》紀錄片的展間擺放許多圓形的「台式鐵板凳」,也曾經跟著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作品《一處場所》展間,分享江國梁導演持續14年以鏡頭貼身紀錄田中央的畫面,一個個大小螢幕像是一片片的花瓣。展間裡也擺放很多來自田中央的椅子,每一張上面都有「身分證」,說明椅子的來由,像是「咖啡店老闆送的店椅」、「橫跨搬家兩次、三間事務所的辦公椅」、「房東太太剛好高渡的木箱」等,還說「這些椅子全部都可以坐」。

▲▼《一處場所》展間,分享江國梁導演持續14年以鏡頭貼身紀錄田中央的畫面。

▲▼展間裡也擺放很多來自田中央的椅子,每一張上面都有「身分證」,說明椅子的來由。

▲▼每一張椅子上面都有「身分證」說明來由,像是「咖啡店老闆送的店椅」、「橫跨搬家兩次、三間事務所的辦公椅」等。

《在建築之前》則有黃聲遠在成為建築師之前的過程,包括在求學時期製作的模型、只畫了4小時卻贏得大獎的競圖等,都是首度曝光;一件件書寫語錄、照片、畫作及模型,如閱讀小說般的鋪陳線索。黃聲遠笑說,為了找出這些作品除了翻箱倒櫃之外,也感到很害羞;不過他認為,這些作品或許也能為目前想成為建築師而正在求學的年輕人,帶來一些鼓勵。

▲▼黃聲遠公開在求學時期、成為建築師之前的作品。

其他作品還包括設計師聶永真的《假建築》、藝術家姚仲涵的《時間》、舞蹈家陳逸恩《身體的跟建築的》等。而2樓最大展間《Together》,以田中央強調建築是集體表現的形式,打造一座架高的「階梯平台」,觀眾可隨著導引路徑自然遊走,登高俯瞰整個展場,或是沉浸觀賞7位藝術家與田中央的影片、模型、作品等。

▲▼師聶永真的作品《假建築》,把田中央的出版品藏入柱體。

▲其他作品還包括舞蹈家陳逸恩《身體的跟建築的》。

▲▼2樓最大展間《Together》打造一座架高的「階梯平台」,可登高俯瞰整個展場,或是沉浸觀賞7位藝術家與田中央的影片、模型、作品等。

展覽期間,姚仲涵、陳逸恩都將進行展演活動,同時還有多場講座,詳細的活動訊息可至台北當代藝術館官方網站查詢。

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
日期:2023/2/11~4/23
時間:週二~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