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中年男子猛吃鍋防寒 腹部劇痛送醫...竟是腸中風險死

▲醫師提醒天冷吃鍋祛寒要注意腸胃道問題,圖為麻辣火鍋鼎王。(圖/東森購物提供)

▲醫師提醒天冷吃鍋祛寒要注意腸胃道問題,圖為麻辣火鍋鼎王。(圖/東森購物提供)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冷氣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週末開始全台氣溫驟降,最低不到10度;一名患有高血壓的中年男性,冬天卯起來吃鍋取暖,結果腹部劇痛送醫,檢查發現腹部血管鈣化狹窄,診斷為俗稱「腸中風」的腸缺血,所幸經治療後已無大礙;衛福部南投醫院提醒,腸血管壞死或併發腹膜炎致死率相當高,天冷除需預防低溫導致的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還要留意腸胃道問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南投醫院院長暨肝膽腸胃科專家洪弘昌指出,天氣寒冷會使血管收縮、壓力上升,可能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胃出血、十二指腸出血、食道靜脈瘤出血及腸中風在冬天時的發生率都可能會上升,原本就有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上消化道因低溫環境而出血的機率較高;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止痛消炎藥物、肝硬化及感染幽門桿菌患者,也是高危險群。

▲冷氣團來襲,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提醒除留意心血管疾病,也應當心腸胃道疾病。(圖/衛福部南投醫院提供)

此外,不少民眾會吃薑母鴨、燒酒雞或麻辣鍋來暖身,或因天冷容易感到飢餓而大吃大喝,洪弘昌提醒刺激性食物加上暴飲暴食,就容易引起消化道潰瘍、胃出血、食道靜脈瘤出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甚至腸中風;上消化道泛指食道、胃及十二指腸,出血症狀有解黑便、嘔吐出鮮血或咖啡色的物質、當出血量較多或出血速度快時,會出現頭暈、暈厥、噁心、盜汗、臉色蒼白、心跳加快、血壓降低休克等症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洪弘昌表示,上消化道出血以內視鏡治療及藥物治療為主,也會依出血部位及原因施予不同處置方式,嚴重者可能須轉介外科手術評估;他提醒高危險族群民眾應做好保暖,正常生活作息、避免熬夜,三餐定時定量、進餐時細嚼慢嚥,戒菸、減少酒精攝取,少吃刺激性食物,平時如廁時需留意一下大便顏色,若出現症狀應儘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