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研中心副主任:明年外需不振 經濟增長要靠內需

▲▼上海洋山深水港,貨櫃,貨運,海運,集裝箱。(圖/路透社)

▲上海洋山深水港。(圖/路透社)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17日表示,明年全球經濟可能會陷入低速增長,這也意味著外部需求會降低,中國需要進一步穩外貿,繼續在外部市場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上有所改變,「必須客觀地看到,明年的經濟增長更多要依賴於內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陸媒報導,隆國強當天出席了2023《財經》年會,他指出,面對百年大變局,中國有幾個特別需要關注的方面,第一,以訊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迅猛推進,同時爭奪技術制高點的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對中國來說,把握好新一輪技術革命不僅僅在於有沒有新經濟,不僅僅在於傳統產業是不是得到改造、提升,「放在更大的歷史視角來看,其實是決定整個國家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

隆國強提到,第二,國際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特別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爭奪全球產業鏈控制權的競爭日益激烈,在全球化突飛猛進的時代,全球工業調整主要追求的是效率,但疫情以後,供應鏈的穩定、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

隆國強進一步解釋,當前全球化的變化,和收入差距的擴大也有關係,所以公平的考慮也開始在一些國家的供應鏈調整中上升,「全球供應鏈的調整,從以往效率優先變成效率、公平、安全並重,公平和安全的考量在上升,在這樣的背景下,供應鏈調整就會有多元化、斷鍊化等趨勢。同時,西方出於對中國的打壓,強調到岸外包。」

隆國強認為,第三,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日益緊迫,綠色轉型加速推進,綠色轉型對全球的經濟結構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包括能源結構,包括鋼鐵、石化、水泥等重排放的產業,甚至對人們的生活方式都會產生影響,「這個轉型壓力是很大的,壓力湧現的同時也有機遇。對中國來說,綠色轉型是轉變過去發展方式的一個內在要求。」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隆國強說,第四,經濟全球化進入了調整期,圍繞著國際經貿新規則制定主導權的競爭日益激烈,當下的經濟全球化表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比如停滯化、政治化、集團化、安全化等,「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對全球化的影響在上升,除了注重效率以外,也注重安全,一些國家在有些時候還把經貿武器化。」

隆國強還說,第五,中美的競合關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大國的博弈日益激烈。

對於中國目前面臨的挑戰,隆國強歸納出三方面,第一,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刻意的圍堵打壓,在技術上遏制,在治理體制上把中國邊緣化,在發展模式上把中國另類化。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我國在產業鏈面臨的兩頭受擠壓的狀況:一頭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過去40年中國主要依賴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經濟發展、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力在削弱,受到來自其他更低成本經濟體的競爭。

另一頭,從世界各國競爭力升級的歷史來看,毫無疑問只有一條路,就是從傳統的低附加價值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和技術密集的製造服務環節升級,碰到的是先行發達經濟體的競爭,中國的國際競爭力面臨著兩頭受擠壓的狀況,需要突圍。

第三,在開放領域面臨的安全風險在上升,包括產業鏈的穩定運行、資源環境的對外依賴、糧食安全,數據跨境流動等訊息安全問題逐漸凸顯。此外,國際金融動盪也會對中國產生影響,要防範金融領域的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