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組成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 「培根計畫」意外收穫雙向扎根

▲▼ 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 。(圖/記者蔡儀潔攝)

▲活動現場的表演 。(圖/記者蔡儀潔翻攝,下同)

記者蔡儀潔/廈門報導

由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舉辦的「五福臨門 社區營造」逗陣歡樂會13日舉行,遊客們走進滄江書院,駐足傾聽「銅人F4」的故事。社區營造員王嘉麟分享道,曾經的赤土是大家口中建設『很難做』的村莊,但第一天到達時見到一幕,讓她直呼「我就覺得這是一個很淳樸溫暖的地方」。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實踐站外觀 。

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李佩珍作為台青代表,在海峽論壇大會上分享自己在大陸開展社區營造、推動兩岸城鄉發展交流的工作經歷。

李佩珍2014年帶著在台灣累積15年的社區營造工作經驗來到廈門,與台灣團隊參與鄉村、社區的改造工作。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為大陸第一家由台灣青年組成的非公募慈善機構,海峽城鄉發展基金2019年成立後,因地制宜地引進了台灣「先造人、後造物」的社區營造機制,按照「海滄所需、台灣所長」的具體路徑進行實踐。

基金會的社區營造員王嘉麟受訪表示,自己2018年舉家從高雄搬到廈門海滄,2021年4月被派駐到廈門海滄赤土社,過程中還首創了村民表揚大會,「我們渴望認識村民,村民也需要認識我們,瞭解我們正在做什麼。」

她回憶道,「曾經的赤土是大家口中建設「很難做」的村莊,但是我第一天到這的時候,一個阿嬤梳著兩個小辮,坐在媽祖廟前對我微笑時,我就覺得這是一個很淳樸溫暖的地方。」

▲赤土開心婆婆西鼓隊敲著鼓表演 。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還成立了一個名為「培根計畫」的項目,進行修復古厝、激活老舊建築。李佩珍表示,過程中得到一份意外的收穫,「培根計畫」竟然達到「雙向扎根」的作用,不僅讓村民扎下對家鄉文化自信的根,更讓台青扎下對這片土地認同的根。

目前,在李佩珍的帶動下,前後已有超過40位台胞來到海滄區基層工作,2019年以來,在「閩寧協作」戰略的指引和「培根培力計畫」的經驗基礎上,開始到西部深耕,在廈門累計培訓了137位甘肅及寧夏的扶貧幹部,已派出台青社區營造員共計11人次到甘肅、寧夏參與西部對口協作工作。

李佩珍表示,如今有3名台灣青年正駐點在寧夏,展開為期14個月的「西部培力」工作,「我們奔赴的是一場心靈融合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