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2例猴痘最新病況!他關20天「結痂還沒好」 QA秒懂8感染前兆

▲▼台南市出現國內首例猴痘個案,男子的大腿冒出數顆水疱。(圖/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台灣首例猴痘個案,目前身上尚有結痂未完全脫落。(圖/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李佳蓉/整理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昨(13)日發布報告,指猴痘已在全球63國現蹤,總計有9200例確診案件。而台灣迄今累積2例境外移入,12日晚間又新增第二例自美國入境30多歲男性,出現左睪丸腫脹、發燒、鼠蹊淋巴結腫脹狀況,引發國人關注。究竟染上猴痘症狀有哪些?致死率有多高?以及是否有疫苗可以預防?《東森新媒體ETtoday》統整常見疑問帶你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Q1:台灣目前有幾例?症狀及最新病況如何?

個案1:

於6/24晚間確認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為南部25歲本國籍男性,今年1月赴德國留學,6/16搭機返國,機場新冠檢驗陰性後返家進行居家檢疫,6/20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於6/21、22日就醫,經採檢及通報,24日確認陽性。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昨日表示,個案因為身上還有些結痂尚未完全脫落,還要再觀察幾天。自上個月24日隔離,已關20日仍未痊癒。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個案2:

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曾赴美國出差,7/3於當地開始出現左睪丸腫脹、發燒、鼠蹊淋巴結腫脹狀況,曾經7/5就醫服用抗生素,後續還出現皮疹及腹瀉症狀,7/10返國入境時自述疑似罹患猴痘,由機場檢疫人員後送就醫確診,由於相關接觸都屬低風險,並無匡列密切接觸者。

由於該名個案機上座位旁邊都沒有坐人,入境後也自述罹病可能,相關後送都有進行防護,接觸者皆屬於低風險,只需要一般性衛教,無須特別匡列健康監測。

Q2:猴痘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2:台南新樓醫院感管室主任蔡國聖醫師指出,「猴痘」傳染途徑有兩個,分別為:

(一)人畜共通傳染: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也是一種危險因子。

(二)人傳人: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汙染物品而感染。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較容易發生,因此醫護人員及同住家人都有較大的感染風險。近期歐洲疫情為首次猴痘持續傳播案例(與西非或中非無已知流行病學連結),評估病毒通過密切接觸人傳人之風險為高,但無密切接觸個體間傳播風險很低。

▲全球各地出現猴痘病例,台灣目前累積2例境外移入。(圖/路透)

Q3:猴痘的症狀有哪些?

A3:防疫醫師陳婉青說明,猴痘是人畜共通病毒感染潛伏期約為5~21天,通常為6~13天,症狀包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極度倦怠、皮疹,發燒1至3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班疹、丘疹、水泡、膿包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症狀可能持續14至21天。

板橋亞東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林涵威則發文示警,猴痘「首發疹子的部位」就是口腔,接著是臉部、手腳,最後遍佈全身。一旦發現口腔內部或周遭有不正常疹子或病灶,合併淋巴結腫大,就要小心是否被感染了。

Q4:感染猴痘病程如何發展?

A4:根據《潮健康》報導,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指出,猴痘病毒快速蔓延擴散、傳播速度驚人,應提高警覺。感染後病程如下:

1. 最初症狀:開始發燒。包括發燒、頭痛、腫脹、背痛、肌肉痠痛和全身無力。

2. 發燒之後:開始發燒後,開始出現皮疹,往往先從面部開始,然後蔓延到身體其他部分,最常見的是在手掌和足底。

3. 皮疹之後:皮疹可能會使身體發癢,在最終結痂脫落之前可能發生不同的變化。皮膚破損可能會將導致疤痕,感染會持續14到21天,也通常將自行消失。

Q5:致死率高嗎?

A5:疾管署表示,猴痘對大多數人的的症狀通常輕微,症狀持續14至21天會痊癒。西非分支猴痘病毒株,也就是英國病例的病毒株,其致死率為1%;但中非(剛果盆地)分支病毒株致死率則高達10%。

Q6:猴痘如何治療?

A6:大多數猴痘病患的病程為自限性(self-limiting),因此以輸液治療與維持營養等支持性療法為主,以減輕症狀和併發症。目前國外有數種抗病毒藥物如Tecovirimat、Cidofovir 與Brincidofovir以及針對天花病毒的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Vaccinia Immune Globulin Intravenous, VIGIV)可在試驗情境下用於治療,但僅建議嚴重病患或免疫低下者使用。我國目前尚未儲備上列藥物。

高風險包含同住家人、性伴侶等6類,而屬於高風險與中風險對象,應自我健康監測至最後一次與病例接觸後21天,監測期間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但是避免性行為與捐血。

Q7:現今有預防猴痘的疫苗嗎?

A7:目前國際上有兩支猴痘相關疫苗

1、JYNNEOS
美國FDA於2019年核准由含有減弱天花病毒株(attenuated vaccinia virus Ankara strain)製成之新疫苗(JYNNEOS),可用預防天花和猴痘感染,歐洲疾病管理局建議若國內有疫苗可使用,可考慮針對高風險密切接觸者接種疫苗。美國CDC表示猴痘不容易在人際間傳播,所以不需要大規模接種疫苗,建議暴露於高風險工作者再接種。

2、ACAM2000
ACAM2000為含有活病毒的天花疫苗,目前被美國FDA核准用於感染天花高風險者,如在實驗室操作天花病毒之人員。

Q8:台灣45歲以上民眾幾乎打過牛痘「天花疫苗」,對猴痘有保護力嗎?

A8:莊人祥表示,根據研究,接種後有85%交叉保護力,「但像我打那麼久了,是否還有到85%保護力,可能還是一個問號,但應該多多少少有些保護力就是了。」

陳婉青也提到,當年牛痘天花疫苗交叉保護力將近85%,不過台灣從1979年後就停止接種,所以其實社會裡還是有一部分人是不曾接種過的。

Q9:台灣針對猴痘疫苗採購進度?是否會大規模接種?

A9:疾管署正積極與國際藥廠洽談採購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都有所進展,預期8月前能到貨。

莊人祥也提到,猴痘疫苗採購之後,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使用包含暴露前預防如猴痘檢驗實驗室人員、另有暴露後預防如照顧猴痘患者醫護人員、患者家人或者密切接觸高暴露風險為主要對象。至於相關數量都還在洽購,不方便說明。

▲醫師提醒「洗衣服要加漂白水」才能殺猴痘,遭指揮中心打臉。(示意圖/翻攝自免費圖庫unsplash)

Q10:如何預防猴痘?

A10:蔡國聖醫師衛教民眾:1、認識猴痘之傳染方式。2、降低人畜共通傳播風險。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 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3、降低人際間傳播風險: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

疾管署也呼籲,出國民眾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相關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之檢疫人員,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接觸史。

Q11:洗衣服要加漂白水才能殺猴痘?

A11: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強調,英、美、歐洲等CDC權威單位,都沒有建議要挑選特殊成分洗衣精來進行猴痘確診病人洗衣,反而是強調不要把確診患者衣服跟其他同住家人混洗,以免處理過程導致交叉傳播。若確診患者沒辦法單獨洗衣,需要混用洗衣設備,要把衣服要確實包覆好,避免抖動衣物導致環境飄散帶有病毒的碎屑。

羅一鈞也提到,在洗衣過程中,英國HPA建議,不要使用經濟或省水、快洗模式,以有徹底充足時間把洗衣劑跟衣服混合均勻來完成洗滌,以免有殘留病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