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新冠回歸「地方流感化監測」 公衛學者:8月底有望降至6千多例

▲陳秀熙認為,BA.4、BA.5不影響台灣走向地方流行。(圖/翻攝自YouTube/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點圖放大

記者楊晏琳/台北報導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新型變異株BA.4、BA.5嚴重度與BA.1、BA.2差異不大,不至於影響國內疫情從大流行走向地方流行。若國內持續大流行警戒,8月底單日新增個案可能會維持在2萬至3萬5000之間;但若恢復到地方流行監測,就有機會控制在9000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秀熙今於「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分析國內疫情走向。他表示,國內各區域整體疫情皆有所收斂,幾乎已達成地方流行條件。但台灣單日新增個案至今仍在2萬~3萬間徘徊,無法降至萬例以下,主要是國內仍維持高度警戒防疫,影響醫療能量、無法正常照顧慢性病人的緣故。

陳秀熙直言,慢性病控制不好,一定會造成感染。他預測,若在BA.4、BA.5侵襲台灣,且所佔個案比例大於40%的情況下,國內仍維持高度警戒防疫,那8月底的新增個案大約會落在2萬3469~3萬5000例之間。

但若恢復到地方流行社區監測,且腳步夠快,則BA.4、BA.5襲台時,預測到8月底也能控制在9000例;若BA.4、BA.5未造成大流行,甚至有機會可以跌至單日6426例。

陳秀熙表示,唯有讓台灣走向地方流感化監測,7月底才有辦法降至1萬2738例,以及8月底的6426例,並讓台灣恢復新常態生活,減輕醫療照護壓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