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童重症「休克狀況危急」!2週搶救過程曝:第8天對護理師眨眼皮

▲▼台北市婦幼醫院婦幼急診,救護車,急診,送醫,119,急救,緊急醫療,傷患,病患,轉院,醫護人員,防護衣,EMT,新冠肺炎,醫療量能,疫,護理師,醫病比,護病比。(圖/記者李毓康攝)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指出,6歲童當天送急診時生命危急。(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雲林某家庭日前爆發群聚感染,一名6歲男童1天內自篩2次才陽性,接著持續畏寒,最後沒力氣、嘔吐,甚至眼睛上吊、全身僵硬,診斷出猛爆性肝炎合併高血氧,血壓升高對腦水腫有不良影響。台大醫院雲林分院今(5日)揭此案例歷經2週加護病房救治,轉至一般病房過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疾管署今(5日)舉行線上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臨床處置案例研討會,台大雲林分院婦幼醫學中心副主任蔡政憲提到,男童當時發燒到身體很燙,出現嘔吐、反覆抽搐等危險跡象,5月21日送到急診時生命危急,血壓僅70/30毫米汞柱明顯下降,體溫42.7度、心跳每分鐘180度以上,急性意識改變、高燒抽搐,合併休克,接著轉到分院啟動重症兒童準備,在意識不佳、心跳加速下立即插管氣內管、接上人工呼吸器,超音波檢查顯示「休克狀況危急」,需生理食鹽水注射和多種強心劑點滴輸入。

▲蔡政憲提到,通常在加護病房第一週最危險。(圖/截自疾管署YouTube,下同)

蔡政憲指出,男童出生與發展、疫苗使都正常,只有過敏性鼻炎和氣喘,急診電腦斷層後取得家屬同意每天注射一次瑞德西偉,共5天,藥物採用免疫球蛋白跟細胞介白素第六型拮抗針劑各一次,但斷層也發現有明顯肺炎,雙側瞳孔縮小、對光反射微弱,無正常腦幹眼球反射,自發性呼吸微弱,依賴呼吸器,因此入住加護病房,進行多種床邊監視、照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蔡政憲表示,加護病房住院前3天肝指數節節上升,ALT大於1200外,有急性猛爆性肝炎,夜間心跳下降每分鐘75下,且血壓上升,顱內有新變化,第2天血壓上升到大於200,肝指數大於5000,專家建議應2天做1次「血漿置換術」。

▲蔡政憲說,男童在加護病房第8天會眼睛會微開看護理師、眨眼皮。

蔡政憲提到,加護病房第一週最危險,第4天起24小時腦電圖監測,腦波型態有活動,隔天做腦部MRI,第6天腦脊髓液檢查腦壓正常,男童才會縮身且會流眼淚,但第7天仍有發燒,因此用電腦恆溫機,做神經保護處置。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到第二週,蔡政憲說,男童會眼睛會微開看護理師、眨眼皮,直到第11天做了5次血漿置換術,終於可順利拔除氣管,可自行呼吸,到昨天第12天,專家認為不用再做血漿置換術,才轉出加護病房進行後續治療。另男童父親憂心男童病毒發炎是否有改善,蔡政憲強調,有顯著改善。

蔡政憲提醒,兒童感染後危險因子包括昏迷指數、抽搐發作腦幹症狀及高燒,一般症狀有發燒、喉嚨痛、腸胃道症狀、呼吸道症狀等,但當出現8種「重症前驅症狀」,如體溫大於41度、意識不佳、持續昏睡、嘔吐、持續頭痛、步態不穩和肌躍型抽搐、抽搐,等非單純熱性痙攣腦病變與重症前驅症狀時,建議住院立即轉診至重症責任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