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社長確診」保命4點曝!她嘆:指揮中心看不到無數跳腳的家庭

▲▼  (圖/臺灣醒報社長林意玲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老公在醫院等到體力透支,最後決定回家「與病毒共存」。 (圖/臺灣醒報社長林意玲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林意玲/臺灣醒報社長

【全家確診記】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早是女兒的公司有人確診,卻還是要求員工必須進公司上班。

不久後,女兒就開始咳嗽、喉嚨痛,每天送他上班的老公接著咳嗽喉嚨痛發燒,就先確診了。(該怪我們快篩劑排得早、買得快吧?不然怎知道兩條線?)

我們把他隔離在主臥室裡,開始每天三餐送到他門口,關心他體溫的起起落落、血氧濃度變化,聽到他半夜咳嗽。

忽然得知老公確診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三天傍晚,老公感覺胸悶,血氧徘徊在93、94之間,我只好冒被感染的危險開車送他去台大掛急診,急診外面排隊的、陸續救護車送來的,一直不停,那晚,我們在寒風細雨的戶外,從6:30等到10:30,才有醫師打電話問診,發現老公超過70歲,又有慢性病與心臟支架,同意住院安置。

醫院吹8小時寒風

但醫師說,要清病房、請我們在外面再等一等,我說,等半小時?他說,可能一兩小時。我說,家不遠,可否回家等?外面椅子太冷了,他說不行。

這一等,從10:30再等到半夜2:00都沒消息,老公不支了,堅持要回家,放棄住院,要與病毒共存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半夜三點,我們剛睡著,忽然接到醫院電話:你們在哪裡?怎麼找不到人?現在病房好了。老公沒有好氣的說:「不住了,等到病房我就凍死了。」

也許就是這樣的折騰,隔天,變成我也開始咳嗽,快篩確診!然後是女兒也快篩確診。

一家確診坐困愁城

一家三人坐困愁城,從此無法外出,來不及採購藥品、食品、生活用品,把家裡壓箱的各種陳年感冒咳嗽頭痛藥,全部翻出來,還是不夠三個人幾天日夜的服用。

先說母女確診後一早到和平醫院排隊等做PCR,其實快篩陽性患者根本不該出門,卻不能不出門等做PCR,醫院門口,「準確診」的病人排了一圈又一圈的長龍,實在有點荒謬,我們等了一個半小時,終於輪到檢驗。有限的醫護人員應付不停的篩檢,也真夠辛苦了。

等不到防疫包

隔天等到了確診通知的簡訊,還是沒什麼支援,當然也無法外出看診買藥,至今10天了,也沒人收到什麼防疫包。

幾天來,衛生局的電話永遠打不通,視訊看診的掛號,則要我在賴前面等,下午等到晚上,再等到隔天,音訊杳然。(後來是透過醫生朋友介紹,讓兒子拿我們三人的健保卡去醫師同學的中醫門診掛號,終於領到了清冠一號)

關懷電話只查資料

第四天才接到關懷中心電話,她只問我一些基本資料,就要掛電話。我追問她,你不是來關懷我們的嗎?怎麼不問我們有藥嗎?有吃的嗎?需要什麼協助嗎?她歉然說,我是來支援的,只負責問資料。

幸好家裡還可以一人一室,我睡書房,每天為家人料理三餐,放在每個人的門口。幸好每個房間都有熱水瓶,幸好家裡還有一個兒子沒有中鏢,可以為我們排隊快篩劑、排掛號申請清冠一號、買菜、買藥、倒垃圾,每天到1樓管理處拿外送。

這幾天,報社還要在人手拮据、我遠端遙控下每天清晨出報,有多少稿子與版面是我在家裡半睡半醒、頭暈腦脹、咳嗽喉嚨痛下看完的,可想而知。好在在大家努力下,內容品質還能交代,讀者可能看不出來。

數十萬人確診難度日

我可以想像,如果有人是全家確診,誰可以為他們跑腿服務?會不會是確診的人偷偷出門買東西、倒垃圾、拿外送呢?

如果還要出去買藥、買日用品,這樣是否造成更多的感染?防疫旅館沒得住或是太貴,確診者隔離時,總要有人為他料理三餐與生活大小事,包括洗衣服、清理房間、倒垃圾?

這期間我好想跑出去洗個頭,好想去買個熱豆漿,好想自己去找一些想吃的,畢竟假手兒子很不方便,但是想到確診的人趴趴走,不論是清晨或是深夜都太不道德,但雙北累積近五十萬人確診了,他們都會乖乖待在家裡嗎?

▲目前林意玲與老公快篩轉陰,可解隔外出了。(圖/臺灣醒報社長林意玲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確診感想與建議

1.感慨連我們這樣有知名度、有人脈資源的人,都如此坐困愁城、無計可施,想到全台灣兩三百萬確診的病人與被隔離的家人,如何謀生、兩頭燒的度日?不上班就沒收入,抱病上班多得是,不知(確診)者無罪。…

2.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我們不忍心怪任何人,基層診所、醫療院所、衛生單位都被一聲令下,排山倒海的病人壓得團團轉了。

我只希望指揮中心肯向全民承認,他們每天只報數字,從沒有看到幾萬人數字後面無數跳腳的家庭與醫護的需要,因思慮不周、規劃不足、不夠超前部署,讓大家無端受困,能謙卑致歉而不再硬拗。

如何免於自生自滅

3.全民自求多福、自力救濟是這波疫情下最重要的「鐵則」,該如何免於自生自滅?

第一,備妥全家每人七天份量抗新冠藥品袋(包括退燒、止喉嚨痛與頭痛、鎮咳、消炎、止瀉、流鼻水、打噴嚏等)

第二,備妥全家人七天份食衣住行所需;

第三,備妥快篩劑、酒精、多支溫度計、血氧機、氧氣瓶;

第四,最好先約好可以幫你騎車跑腿的人(或計程車司機),到時全家動彈不得時,需要掛號、領藥、辦理賠、繳費、排快篩、買日用品…就不會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了。

▲林意玲建議務必備妥七天份藥物。(圖/臺灣醒報社長林意玲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加入關懷教會群體

我們教會的牧師長老們最近的任務,就是每天為確診的各個家庭送藥、送食物、送水果與日用品。最好平時就能加入這比家人還愛你、關懷你的群體,好得到支援。

好在,老公10天後已經解隔離,病情好轉,篩檢陰性。

我也可以在明天解隔外出了,這段時間疏於問候的親友,在此一鞠躬致歉。

從現在到六月初,疫情將有一大段確診高峰期,估計百萬人染疫,這可是陳時中警告的。唉,只是他沒告訴大家該如何面對病毒、料理生活?

大概他跟總統一樣,一句:「輕症多」、「未來會有一億劑篩劑」,就沒自己的事了。問題是,篩劑的目的只是讓你知道你確診,確診之後,才是問題的開始,當你動彈不得、無人聞問,怎麼辦?

大家還是自己備妥子彈,準備迎戰吧。

►本文由臺灣醒報社長林意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