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曝:新冠病毒「空氣傳播」風險高 達接觸物體表面的1000倍

▲▼ 新冠肺炎,新冠病毒。(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alsh)

▲ 研究顯示,接觸物體表面感染新冠的風險遠低於吸入感染。(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alsh)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採集校內空氣及物體表面樣本後發現,吸入空氣中病毒顆粒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是接觸物體表面後感染的1000倍,校園中最危險的環境則是健身房。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項研究由密大環境健康科學與全球公衛教授奚傳武(Chuanwu Xi)及奈采爾(Rick Neitzel)主導,結果近期發表於《暴露科學與環境流行病學期刊》(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研究人員於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間在校園內公共場所採集256個空氣樣本及517個物體表面樣本,地點包括教室、排練室、學生餐廳、公車、健身房、學生活動大樓及通風管道等,發現陽性率分別為1.6%及1.4%。

模型模擬的場景中,透過呼吸感染病毒的風險為1%,透過被污染的物體表面感染的風險則僅10萬分之一。奚傳武說明,「表面傳播的風險比空氣傳播低上千倍。」

他們還發現,環境樣本呈陽性的幾周期間,校園內確診數明顯高於非陽性周。而校園中最危險的環境是健身房,有75%空氣樣本及50%表面樣本呈陽性,其中最容易受污染的是飲水機按鈕,健身器材上採集到的樣本則皆呈陰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研究人員提到,這項研究是在校園封鎖期間進行,未在大量人群聚集的環境採集樣本,且有部分是在僅極少人在場的情況下收集,因此對於結果是否適用於一般人群及醫療保健環境應持慎重態度。

►20分鐘聽懂《Wow世界熱鬧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