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從吃開始! 美女醫曝「8大成分」攝取增強抗疫能力

▲▼許書華醫師。(圖/翻攝自Facebook/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

▲許書華醫師表示,要讓自己平常就能身體健康,要從吃開始。(圖/翻攝自Facebook/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本土疫情爆發,國人擔心身體免疫系統是否足夠健康能抵抗病毒,知名家庭科醫師許書華對此在臉書列舉8大項物質攝取,表示平常就要把自己養得頭好壯壯,「從吃開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書華醫師30日在臉書個人粉專「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表示,最近在看診時已感受到部分人的緊張,「只好搬出我的耳提面命」,告訴大家哪些食物成分對身體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許醫師表示,在調節免疫功能方面,攝取足量蛋白質、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D相當重要;多酚和維生素D則能夠「抑制病毒複製」。

若要抑制身體慢性發炎的狀況,則應攝取不飽和脂肪酸(Omega-3,6)、膳食纖維和低GI(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飲食。而幫助抗氧化,則要多攝取維生素C、E,還有多酚、鋅,以及Beta胡蘿蔔素。

以上從調節免疫功能到幫助抗氧化的食物成分攝取,都能幫助免疫系統的提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蛋白質
(1)低蛋白質飲食(<0.8 g/kg)會增加感染風險。
(2)蛋白質攝取不足會導致活性免疫球蛋白和腸道相關淋巴組織的數量減少,上述在腸道粘膜防禦感染中發揮重要作用。

2.脂質和碳水化合物
(1)攝取反式脂肪酸,尤其是來自如薯條炸物等加工食品,會促進身體慢性發炎。吃大量加工過的碳水化合物(白麵粉、精製糖),高升糖指數造成的急性高血糖和急性胰島素反應也會導致自由基增加。
(2)相較之下,加工較少的低升糖指數食物,如蔬菜、水果、堅果、種子和全穀物,不會引發這種不良的餐後發炎反應。
(3)不飽和脂肪酸omega-6 和 omega-3 需要在飲食中攝取,人體無法自行產生。從魚類和海鮮中攝取 omega-3 已被證明可觸發抗發炎反應。

3.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可增加腸道微生物群的多樣性並促進好菌培養。

4.維生素 A
對皮膚的角化、分層、分化和功能成熟中發揮作用,是抵禦外來病原體的前線。維生素 A 也參與健康粘膜的形成,例如呼吸道和腸道的粘膜,是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所必需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5.維生素D
(1)T 細胞功能與維生素 D 密切相關,也被證實可以調節免疫系統。
(2)研究顯示在歐洲,與新冠病毒相關的死亡率似乎隨著緯度的增加而減弱。例如,芬蘭和挪威等北歐國家有強制強化維生素 D的攝取,其國人維生素 D 水平是歐洲最高的,但新冠病毒感染的死亡率也較低。相反的,像義大利和西班牙的老年人口的維生素 D 水平偏低,儘管日曬充足,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更高。

6.鋅
鋅已被證明對皮膚維護和黏膜完整性很重要,且未螯合游離形式的鋅已被證明具有直接的抗病毒作用,鋅也是200多種參與抗氧化防禦酶的輔助因子。

7.鐵
動物實驗發現,在長期缺鐵期間,抗體的產生通常會減少。

8.多酚
食用高多酚飲食能發揮多種抗氧化、抗發炎,及抗病毒活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