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友安全無毒百香果 大家一起這樣做

▲高雄區農改場副場長吳志文副主持觀摩說明會             。(圖/記者陳崑福翻攝,下同)

▲高雄區農改場副場長吳志文副主持觀摩說明會 。(圖/記者陳崑福翻攝,下同)

記者陳崑福/屏東報導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1日上午,在屏東縣九如鄉泰好農場舉辦「百香果病蟲害綜合管理示範觀摩及說明會」,會中介紹病蟲害綜合管理策略,以及高屏地區百香果得天獨厚的發展利基,並於示範園區實地展示防治成效,吸引超過200位農友參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農友們表示,要將IPM操作模式帶回到自己的園區,利用高屏地區的「天時」和「地利」,加上「人和」來應用綜合管理策略,生產安全無毒百香果。

高雄場吳志文副場長指出,IPM包含預防、監測及治療等階段,首先透過預防策略降低病蟲害發生機率,再經由監測掌握關鍵病蟲害發生時機,而治療時可整合各種防治方法進行病蟲害管理,並非只依賴化學藥劑。高屏地區的百香果,利用冬季溫暖且日照充足的特性,產期可調節到2-6月,這時病蟲害已相對較少,而針對薊馬類及細蟎類等較常見害蟲,高雄場利用掛網隔絕的物理防治,以及施放天敵的生物防治,可有效將低害蟲族群。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針對栽培階段可能遭遇的病蟲害,高雄場也彙整綜合管理策略供農友參考,經由相關策略的應用,示範農友於小果期後即完全未使用化學藥劑,不但防治成效一樣理想,更可生產無農藥殘留的百香果。

透過示範說明,期望農友更加了解IPM操作模式並加以採用,達到提升果品安全與收益的目標。相關IPM操作模式可逕洽轄區儲備植物醫生或高雄場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