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訪尼泊爾推跨境鐵路加快修建 喜馬拉雅山長隧道為最大挑戰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圖左)與尼泊爾外長(圖右)會談。(圖/翻攝大陸外交部)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圖左)與尼泊爾外長(圖右)會談。(圖/翻攝大陸外交部)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26日前往尼泊爾,與該國外長卡德加舉行會談。雙方就規劃中的「中尼鐵路」簽下2份合作文件,要在後疫情時代加快修築這條通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跨境鐵路。不過,承擔這條鐵路修建的中國方面不僅要克服喜馬拉雅山的「天險」,還要面對印度及美國將這條鐵路視為對地緣政治及區域安全造成威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尼鐵路規劃圖。(圖/翻攝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報導,中尼鐵路不僅海拔高,項目難度更是頂到同類工程「天花板」。中國專家曾表示,修建該鐵路必須通過喜馬拉雅山,因此需要修築一條很長、通過喜馬拉雅山的隧道。中方前幾年提交的第一份可行性評估報告中,還提到六大地質問題和潛在地震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按規劃,中尼鐵路中國境內段位於西藏自治區內,東起日喀則西站,向西穿越喜馬拉雅山支脈馬拉山至吉隆鎮,設鐵路口岸站,後取直至國界,預留向加德滿都延伸段。完成後再修建從中國吉隆縣至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鐵路,雖然直線距離僅有62公里,但要穿越喜馬拉雅山,因此須修築一段很長的穿越喜馬拉雅山隧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位於中尼邊境的吉隆鎮。(圖/CFP)

研究顯示,加德滿都剖面處於歐亞板塊沿線的「碰撞拼接帶」,存在六大地質問題。硬岩爆裂和軟岩大變形會造成極高的壓力,同時,地震活動可能會帶來高地溫、斜坡穩定性、碎屑和水蝕等問題,大約98.5%的鐵路路線將會是橋梁或隧道,建設成本達每公里35.5億尼泊爾盧比(約8.38億元新台幣)。

此外,中尼鐵路除要克服地形天險帶來的不便,還得面臨美國及鄰國印度的政治壓力。印度方面曾在2017年時便提出抗議,認為大陸是想藉此機會「入侵」南亞,美國則一再「提醒」尼泊爾政府,要小心一帶一路帶來的「債務陷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王毅與尼國外長會面時表示,支持尼泊爾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支持尼泊爾奉行獨立自主的內外政策及支持尼泊爾更加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王毅強調,無論國際和兩國國內形勢如何變化,「中方都將沿著兩國領導人確定的方向,堅定不移地推行對尼友好政策,堅定不移地深化互利合作,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尼命運共同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