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因低於2%! 專家花2年研究讓「台灣原生山茶」更甘甜

▲▼茶葉,茶湯,原生山茶,製茶。(圖/茶業改良場提供)

▲茶改場表示,成熟葉製茶技術所製成茶湯色澤明亮。(圖/茶業改良場提供,下同)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台灣原生山茶永康變種是遠古時期孓遺在台灣山林的茶樹,號稱台灣「茶界的櫻花鉤吻鮭」。農委會茶業改良場指出,民國90年開始研究該變種並篩選出最優良品系外,更花了2年時間,利用茶樹成熟葉的咖啡因含量較低的特性,運用關鍵製茶技術製成特殊風味茶葉,造福對咖啡因敏感的愛茶人士。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茶改場表示,108年命名為台茶24號(山蘊),因具有特殊菇蕈味,亦被譽為「茶中松露」,所製成紅茶及綠茶帶有青蕈鮮菇香味為其茶湯品質特徵,與台灣特色茶不同且極具差異性。製茶生產原料稱為「茶菁」,一般以1心2-4葉嫩葉作為製茶原料,第5葉以下為成熟葉,因具菁味高、發酵不易等特性,本來是無法製成商品茶,加上一般製茶過程會受到季節、天候影響,需大量的勞力付出,才能成就一杯好茶

▲台茶24號山蘊屬於台灣原生山茶永康變種。

茶改場進一步說明,經過2年研究,充分利用台灣原生山茶永康變種的成熟葉,使採摘時間不受新芽生長季節限制,並可利用採茶機採收,加上製程採用長時間重萎凋,及茶葉去菁乾燥可於白天進行,製茶過程不再需要徹夜不眠,兼顧到省工、省成本與提升茶葉品質。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茶改場提到,利用長時間重萎凋、靜置與高溫去菁的技術,並掌握關鍵製茶流程參數,使得茶湯更為滑順,滋味更甘甜,並突顯出原生山茶特殊的松露香氣,將台灣原生山茶永康變種的成熟葉變為特色飲用茶。

▲成熟葉茶可粉碎製成茶包飲用。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說,由於茶樹成熟葉所含苦味的咖啡因較嫩葉低,其含量幾乎低於2%,且具澀感的多元酚類亦大幅減少,相對地提高游離胺基酸含量比例使滋味更為甘甜,因此,該項臺台灣原生山茶製茶技術產製甘甜且不苦澀的茶葉,極具市場潛力,還在配合林下經濟推動下,國內外商機無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