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全身寶! 專家曝製造過程:紫黑米花青素多呈黑色

▲▼水稻,稻田,稻米,稻穀。(圖/農糧署提供)

▲農改場指出,水稻全身寶,從收穫後的稻草及碾製後產生的稻殼、米糠,有很多應用價值。(圖/農糧署提供)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米飯大家每天吃,卻可能不太清楚製造過程,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提到,水稻收穫時,是利用聯合收穫機將稻稈切斷排入田裡,就地翻耕掩埋,有效節省處理勞力與費用外,副產物為稻殼及米糠,更能利用稻殼進行高溫加熱,改善土壤,營養價值高。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農改場說明,製造有助於農業資源循環利用,使土壤成為疏鬆的團粒構造,並改善土壤之物理性及透氣性,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而土壤中矽含量亦可大幅增加,有助於防止水稻倒伏及減輕病蟲危害,亦可不切斷稻草完整留下,將之捆束曬乾後以供作敷蓋材料來抑制雜草。

農改場表示,在稻穀碾製中所產生的副產物,主要為稻殼及米糠兩種,而稻殼除了可以用來混拌育苗土外,亦可利用稻殼進行高溫加熱製作而成之炭化稻殼,用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另米糠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群,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要吃糙米養生的原因,除可做為家禽、家畜的飼料外,亦可作為製作堆肥的原料,再將堆肥施用於水田中,亦是人類和土地共存共榮的良好示範。

農改場強調,水稻全身都是寶,從收穫後之稻草及碾製後產生的稻殼、米糠,分別可應用於抑制雜草、混拌育苗土及堆肥製作原料,創造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之經濟效益,達到循環、永續生產的目標,每天只要多吃一口飯,購買優質的國產好米,同時代表著回饋這些為寶島土地努力辛勤守護的農民。

另外,農委會提到,黑米、紫米及紫黑米均是糠層含有花青素之糙米,因花青素含量多寡不一,呈現顏色差異,花青素含量較多者呈黑色,反之則呈紫色。市售黑米產品,分成具有糯性之「糯糙米」及不具有糯性之 「糙米」 ,二者去除糠層後,糯米呈不透明狀,非糯米則呈透明狀,如以碘液測試,則糯米呈茶褐色(不變色),非糯米呈藍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