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永續海洋發展  世界鯨魚日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揭牌

▲國立成功大學在安南校區設立「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展出歷年鯨豚救援任務紀錄與海洋保育工作實務現場,全台現存體型最大抹香鯨骨骼標本即將開放參觀。(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國立成功大學在安南校區設立「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展出歷年鯨豚救援任務紀錄與海洋保育工作實務現場,全台現存體型最大抹香鯨骨骼標本即將開放參觀。(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全台現存體型最大抹香鯨骨骼標本即將開放參觀,2月20日世界鯨魚日,海洋保育署補助,國立成功大學在安南校區設立「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展出歷年鯨豚救援任務紀錄與海洋保育工作實務現場,落實海洋生物保育與教育,深化大學社會責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洋保育教育新里程,首座區域型海洋保育教育中心20日在國立成功大學安南校區舉辦揭牌儀式。近年台灣政府與民間積極投入海洋物種保護與保育工作,揭牌儀式現場,行政院海洋保育署署長黃向文、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教育局,以及台江國家公園、雲嘉南風景管理處、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等單位皆派代表出席與會。

適逢低溫寒流來襲,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主任王浩文表示,今天風雨飄搖,而很多救援任務遠比今天精彩,「我從來都沒有忘記我是一位科學家。」對比感性發言,展場則希望理性呈現事實給大家,「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規劃有實體、有互動的展覽,未來預計開放團體預約參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洋保育署署長黃向文表示,成大10幾年來對鯨豚保育的努力有目共睹。鯨豚救援需要跨單位合作。海洋保育,鯨豚是個開頭,是個仲介者,希望藉由教育中心讓大家對海洋有更多的認識,也達到更廣泛的合作層次。

成大主任秘書呂佩融代表校長蘇慧貞到場致詞表示,成大一直以來都是有能力也願意承擔社會責任的大學,從早期師生胼手胝足共同建構台灣電力、高速公路等基礎建設,到現在的鯨豚保育,都是社會責任的一環。成立「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更是明確宣示勇於承擔學術與社會責任,期許中心將台灣鯨豚保育推向全世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是全台灣所屬的教育展示場域中,最為特殊的一個展示中心,主展示物有抹香鯨骨骼標本、喙鯨骨骼標本以及大村鯨骨骼標本。現場展示內容包含:鯨豚介紹、鯨豚救援任務、海洋生物標本典藏等,除文字、影像、標本等靜態展覽,展場空間亦延伸至成大鯨豚中心的標本處理與解剖室,透過導覽解說,提供觀眾海洋保育工作任務的臨場感與近距離實況觀察。

王浩文表示,展場懸掛的抹香鯨骨骼標本為全台現存體型最大抹香鯨骨骼標本,同時也是全球知名抹香鯨氣爆事件主角,更是很多台南人非常有味道的難忘回憶。2004 年 1 月 24 日在雲林台西死亡擱淺,同年 1 月 26 日早晨,因搬運途中鯨魚體內壓力不斷上升,在台南西門路發生鯨魚爆炸事件,當年吸引國內外科學家熱議,國家地理頻道更製作專題深入報導。

王浩文說,根據當時媒體報導指出,現場爆炸威力之大,波及附近車輛、民宅以及路過民眾,染血畫面怵目驚心,有民眾表示爆炸當時剛好騎車經過,那味道真的令人「驚艷」。如今抹香鯨骨骼標本保存在成大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並開放參觀,見證台灣海洋保育重要紀事。

▲「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全台現存體型最大抹香鯨骨骼標本。(成大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