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神鼓打造「巫的村莊」 沈浸式劇場《諸神之鄉》限額開放

▲▼優人神鼓推出年度創作《諸神之鄉》,打造一個關於「巫的村莊」,以沈浸式劇場呈現,帶領觀眾在村中移動、穿梭,近距離體驗在不同空間的多重事件。(圖/陳懷恩攝影/優人神鼓提供)

▲優人神鼓推出年度創作《諸神之鄉》,打造一個關於「巫的村莊」,以沈浸式劇場呈現。(圖/陳懷恩攝影/優人神鼓提供)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睽違2年,優人神鼓將於4月再次回到老泉山山上劇場,推出年度創作《諸神之鄉》,打造一個關於「巫的村莊」,更有別於以往的觀演模式,以沈浸式劇場呈現,帶領觀眾在村中移動、穿梭於林蔭間,近距離體驗在不同空間的多重事件,4/23、4/24演出6場,每場次僅開放200位觀演名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諸神之鄉》打造一個關於「巫的村莊」。(圖/陳懷恩攝影/優人神鼓提供)

沉浸式劇場是當代展演模式的潮流之一,此次《諸神之鄉》有別於以往的觀演模式,師承果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i)導演劉若瑀特別將優人神鼓的山上劇場,依照《諸神之鄉》設計成一個古老培養巫覡的特殊村子,藉由沉浸式劇場的呈現,帶領觀眾在村中移動,穿梭於林蔭間,近距離體驗錯落在不同空間的多重事件。

▲觀眾將被帶領在村中移動、穿梭,近距離體驗在不同空間的多重事件。(圖/陳懷恩攝影/優人神鼓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若瑀提到,過去優人一直往外走,每個作品排練後,大家都是等著出國表演;不過2019年歷經了老泉山山上劇場大火,緊接又面臨疫情重創,「那一把火,把我們的心帶回到了這座山上劇場,才發現老泉山給優人的力量其實非常大。」

劉若瑀說,「《諸神之鄉》就是從老泉山自己長出來的,長出來這座山、長出來這些人。優人在這幾十年長的時間,悟出了,是山與人在共處,我們也盡可能在保護祂原始的生態樣貌,讓人進來,在祂裡面跟山學習與沉澱,最關鍵的是這裡的人可以聽見山的聲音,也讓優人自覺,老泉山似乎讓這些人成為可以和山溝通的人,是祂孕育了我們,孕育了這些可以扮演這些諸神角色的人。」

去年在三級警戒期間,劉若瑀養成了每天上午7點上山的習慣,也會跟沿途路過的植物打招呼。一次在她打招呼後,發現植物竟然會「動」回應,她笑說「也有可能是風吹過」,不過此後,跟植物問候成了她那段期間每天早晨的儀式;而且為了重建山上劇場,學會更尊重自然,也從沒有在未告知前砍伐山上的一草一木。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優人神鼓藝術總監黃誌群(右)、導演劉若瑀(左)。(圖/陳懷恩攝影/優人神鼓提供)

藝術總監黃誌群則說,遠古的「巫」就是藝術的發源,當祂在「巫」的狀態之下,必須先有動作,那就是舞蹈的起源,當祂吟唱,也許擊石作為配器,那就是音樂的起源,當祂寫了一些文字、說了一些話,那就是文學的起源,當他畫了圖,那就是美術的起源。

黃誌群表示,這些歌、舞蹈、文字、圖,皆具有其「意義」,成了我們藝術的功能;「儀式」則是一個閾門、通道,要從二到一的過程需要經過一個閾門、一種儀式。而藝術的源頭「巫」,正是這個閾門的引領者,在自古以來傳遞這個客觀真理的角色。人們感受到二合為一的過程,融化了自我內在的二元思維,讓自己成為神,成為巫,也成為天地,成為萬物。

《諸神之鄉》就是希望把「巫」的角色的精神提出來,讓大家感受到,雖然是一個非常遠古的角色,但祂仍然影響著人們每一個當下,透過儀式,讓自然與人之間、人跟神成為合一狀態。

▲優人神鼓創作《諸神之鄉》,打造一個關於「巫的村莊」,以沈浸式劇場呈現。(圖/陳懷恩攝影/優人神鼓提供)

另外,延續「點亮十三層」的合作、2021年《亙古以來》線上展演震撼好評,優人神鼓將再次邀請撒奇萊雅族羅法斯祭團共同演出,一起透過擊鼓、古歌謠、鐘磐銅鑼,帶領觀眾與巫者以鼓樂呼應山鳴,一同經歷村莊內發生的衝突與喜悅,召喚萬物映現純粹的初心。 

《諸神之鄉》將於4/23(六)至4/24(日)演出6場,每場次開放200位觀演名額,並分別於信義誠品、瑞芳青雲殿等地舉辦4場系列講座,探討儀式與劇場的關係,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分享不同方式或儀式傳承文化遞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