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鼓勵教保人員組社群自發共學 提升學前教育品質

▲▼教部補助經費鼓勵教保人員組社群自發共學,提升學前教育品質。(圖/教育部提供)

▲教部補助經費鼓勵教保人員組社群自發共學,圖為和平實小附幼-邀請專家入園擔任共同備課諮詢。(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為鼓勵並支持教保服務人員組成園內、跨園等專業發展社群,提升學前教育品質,教育部國教署從110學年度起辦理「教保服務人員專業發展社群計畫」,經費補助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轄內幼兒園,只要三名教保服務人員即可組成社群,希望透過自主學習方式促進教保服務人員的專業成長,根據國教署統計,110學年度共有114個社群組成申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教署表示,去年8月間為社群召集人辦理期初共識營,邀請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許秀萍分享社群帶領技巧,幸曼玲教授則說明社群運作規劃及內容聚焦;而在今年1月24日規劃辦理社群增能研習,邀請台北市立北投幼兒園園長王珊斐分享社群帶領實例,透過自身的經驗,分享如何逐步型塑園內共學氣氛進而帶領園內社群運作。

▲教部鼓勵教保人員組社群自發共學,圖為金門縣金湖附幼積極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社群因應課程轉型。(圖/教育部提供)

金門縣金湖附幼因課程轉型需求,參與國教署的社群計畫,國教署表示,因為園內有共同目標,藉由計畫經費支持,邀請到專家釐清與解決學習區規劃所遭遇到問題,購買素材與回收利用增進學習區的多元性,並透過社群聚會討論提升自我專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國教署表示,台北市和平實驗國小附幼為提升團隊課程共備專業,開創跨園交流共學機會,透過申請教保服務人員參與社群計畫,利用課餘假日時間,邀請學習區及方案課程發展成熟的教學現場工作者,擔任課程共備專家諮詢,並依該園社群共學的節奏,透過每次社群交流,思考四學季課程發展的需求。

國教署指出,專業發展社群是各教育階段教師專業成長要件之一,社群具備「專業自主」與「同儕教練」兩項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元素,期望透過組織學習社群促進教保服務人員協作共學,進而發展幼兒園間的共學交流,形成共同成長的氛圍與支持力量,持續提升學前教育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