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YTer也著迷的台中寶藏!歷史小說家爬梳「阿斗伯冷凍芋」無可撼動的甜點地位

▲台中阿斗伯冷凍芋。(圖/記者黃士原攝)

▲台中知名老攤「阿斗伯冷凍芋」名聲遠播。(圖/資料照,記者黃士原攝,下同)

記者萬玟伶/綜合報導

本來在台中就屬於在地人才知道的傳統甜品——阿斗伯冷凍芋,去年在人氣YouTuber「陪沈團」的推薦下,名聲更是蔓延到年輕族群間,從冷凍芋到草莓吐司,皆有一票擁護者。無獨有偶的是,新世代的歷史小說家楊双子去年年底出版的《開動了!老台中:歷史小說家的街頭飲食踏查》,也爬梳了阿斗伯冷凍芋的創業起始與後續發展,收為書中的一篇章,娓娓道來許多食客毫不知情的三代創業故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双子探究的資料顯示,「一九六○年代創業的阿斗伯並不是台灣最早的冷凍芋店家,卻肯定是台中最資深與最專門的老店。比鄰中華路夜市,位在單行道的成功路與狹小的興民街交岔口建築騎樓,夏天沒冷氣冬天無暖爐,屋簷底下支起的八九張老式桌椅,與白鐵攤車是渾然一色的街頭風格。白色燈箱在入夜後點亮,燈箱正面中央是直行綠字的『阿斗伯』,左側並列『冷凍芋』、『烤土司』逐年不變,右側則是根據季節抽換的字版,夏季為『綠豆湯』、『冷豆花』,冬季『熱豆花』、『蕃茄』,白鐵攤車另在兩側安著LED燈小招牌『木耳蓮子湯』。品項寥寥,不同季節固定五樣,有時黑柿蕃茄品質不佳,當天便再減一樣商品。」

楊双子形容得相當有畫面感,「到阿斗伯入座,點一碗冷凍芋,店家便從白鐵冰櫥裡取出藍蓋白身的保鮮罐,保鮮罐倒出剛好一碗冷凍芋,通常三塊到五塊芋頭,份量罐罐相等。點綠豆湯,則開另一冰櫥勺一湯匙綠豆乾料,配一大湯瓢的糖水綠豆汁。冷熱豆花,則扁平的圓鏟輕輕地鏟二三片豆花,隨後扣一匙花生仁,再勺花生湯入碗,熱豆花另可加或不加薑汁。烤土司,則老式土司麵包機『恰』一聲按下去,『喀』一聲跳起來,餐刀抹醬刷刷作響。阿斗伯有一派悠然的節奏,也有自家獨特的音樂性。」

儘管喜愛冷凍芋,但在楊双子的推薦下,烤土司竟也是必點!「阿斗伯的烤土司也是薄切片土司一面抹乳瑪琳、一面草莓果醬的台中夜市風格款。本書插畫家Fanyu在其著作《手繪台中日和》也曾繪圖為文,談及這項台中木瓜牛奶、冰果室必備點心時明確指出:『阿斗伯是私心第一名!』因此不必多問,走進騎樓點餐,大口嚼完烤土司才算吃過阿斗伯。外地遊客有嫌棄烤土司乾柴者,老台中人卻圖這一份酥脆乾爽,正好搭配甜湯、飲料與冰品,用以豐富口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如同許多老牌小吃店一樣,「阿斗伯創業之初常備品項僅冷凍芋與豆花,木耳蓮子湯是後來追加,更早年一些亦不販售烤土司。據稱是因為老顧客的指名要求而現身攤車,烤土司終至成為另一項主力商品,而老顧客有此靈光,當然是中華路夜市木瓜牛奶配烤土司的流風所致。冬季限定的黑柿蕃茄切盤配薑末糖粉甘草粉特製沾醬,則顯露阿斗伯的南部基因——嘉義至高雄一帶,老品種的黑柿蕃茄切盤蘸薑末醬油膏是迄今不墜的傳統吃法,儘管隨住民北遷而傳播至台中彰化等中部城市,蕃茄蘸醬仍屬南部特色,中部相形罕見。實際冷凍芋也是南部甜品,發祥之地高雄的老店很是不少,嘉義則有同名店家競逐正宗地位,而阿斗伯堪稱台中一帶碩果僅存的世紀老店。」

信手拈來便是台灣各地美食的「遷移史」,楊双子再道,「創業近一甲子的阿斗伯,未曾在任何報導內自述南部的飲食脈絡。首次知悉阿斗伯街頭擺攤自一九六○年代起始,我便揣想阿斗伯與嘉南平原的飲食紐帶。嘉義市一九六○年代農業產業衰退與快速都市化造成人口大量移出,也使得嘉義飲食文化向外傳播。而台中自日本時代起成為新興都市後出現磁吸效應,吸引中南部縣市人口遷入,也使得老台中舊城區匯聚各地知名的特色點心,比如鄰近台中火車站的建國路『民生嘉義米糕』、民生路『老嘉義碗粿米糕』,皆於一九六○年代至一九七○年代創業,令我感覺阿斗伯的飲食文化系譜或許若合符節。但這是不是事實?阿斗伯如今由年輕的第三代執掌攤車,若非深度採訪難以斷言,只能說冷凍芋與蕃茄切盤肯定來自島嶼之南。」

除了在地攤車甜品,《開動了!》一書精選的店家,一排開即是經典又華麗的名單,如經典的「坂神本舖長崎蛋糕」、「偈亭泡菜鍋」、「一中豐仁冰」,老台中人就愛的「松哥拉仔麵」、「異香齋」。翻著書不僅讀出裡頭飲食習慣相互影響的趣味,也可以是一本帶著它按圖索驥的旅遊美食指南。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開動了!老台中:歷史小說家的街頭飲食踏查》
作者:楊双子
插畫:林凡瑜(Fanyu)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21/12/07
ISBN:978-986-294-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