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揭百香果「從皮到果實」能穩定神經、助眠 還可改善過敏、牙周炎

▲▼百香果。(圖/記者許展溢攝)

▲百香果裡的小黑籽,是膳食纖維的來源。(圖/記者許展溢攝,下同)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過去印象百香果生產於埔里,每年7月至隔年1月才會在市面看到,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指出,新技術栽培讓春季也能嚐到百香果,有豐富營養成分。農委會表示,百香果能改善過敏、牙周炎等狀況,小黑籽更是膳食纖維的來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雄場表示,高屏百香果栽培面積粗估約100公頃,年產2000公噸,109年曾小量試銷加拿大,反應頗佳,但因國內需求大,目前仍以內銷為主,尤其3至5月為國產季節性水果相對貧乏季節,春季百香果市場供不應求,加上鮮食百香果需求上揚,加速催生春季百香果成為南台灣新興產業。

高雄場提到,春季早收百香果於9至10月整地及定植種苗,透過燈照促進開花調節產期,可於隔年2至6月採收果實,生產過程避開7至9月颱風和雨季,所生產百香果品質佳且產量穩定,目前春季百香果的栽培模式每公頃產量約20公噸,為讓產期集中在3至5月,並使產量最大化,該栽培模式人力需求密集約在12月至2月,投入種植者需考量相關條件再加以布局。

▲高雄場表示,選購百香果時可注意選擇重量較沉及果汁較多果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依食品成分分析,100公克百香果果肉,熱量約66大卡,在水果裡的熱量排名為中等,百香果裡的小黑籽,是膳食纖維的來源。農委會表示,百香果富含維生素A、C、鎂、磷、鐵、鋅等營養成分,香氣濃郁,含有超過130種以上的芳香物質,被譽為「果汁之王」,從皮到果實,具有穩定神經、助眠,還能改善牙周炎、過敏和貧血等功效,果肉更有消炎作用。

高雄場提醒,選購百香果時可注意選擇重量較沉及果汁較多果實,若要馬上食用,建議選購果皮已有自然皺縮的果實。食用時將果梗端切開,以小茶匙舀取果囊品嘗鮮果,也可調製果汁冷飲、搭配茶飲做成百香綠茶、或與醃漬青木瓜調味涼拌入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