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窮人社交禮儀可脫貧?智經遭批港版「何不食肉糜」

▲香港智經發表扶貧報告,引發熱議。(圖/翻拍自智經研究中心)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窮人想脫貧,要會社交禮儀?由香港民間政策研究機構及智囊團等社會上流人士組成的「智經研究中心」29日發表如何擴大商界扶貧研究報告,除認為應該要打破以往只捐錢的制度,還提出9項建議,其中一項是要開班教社交禮儀,認為如此可以改善低收入童的生活,但報導一出,引發一些港人熱議,網友批學社交禮儀就能脫貧,這甚麼邏輯?但智經隨後澄清,是要教基本社交培訓,如面試技巧,協助提升競爭力,絕非是社交禮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主要協助香港特區政府研究各項政治及經濟政策的「智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智經),29日發表商界扶貧報告,探討貧窮問題,及提出可行建議。智經在走訪商會、中小企、社福界人士等後,發表商界扶貧研究報告,研究選了在職貧窮家庭、清貧學生、邊緣青年、更生人士、單親家庭、新來港人士及少數族裔人士等七群組為優先受惠目標,指出在人口結構、特徵、面對困難及所需支援,各有不同,但他們皆屬於低學歷、低技術工作,以致低收入的人口。

香港媒體29日報導,為幫助需要幫助的弱勢族群,智經提出九項建議給低收入戶的學童及低技術工作的人等,但香港《蘋果日報》指出,其中一項建議是由商界領袖開班教授社交禮儀,認為會令低收入學童日後可改善生活。智經解釋,假使學生將來找到比較具前瞻性或有機會向上升的工作,需要認識社交禮儀,學習這些可以改善生活,並指出會提供基本培訓幫助他們。

智經的「扶貧」報告,經媒體報導後卻引起網友爭議,有網友看了肯定說「服務型社會禮儀的確比實力重要。」但多數網友反彈直說,這簡直是歧視「禮儀重要但不能填飽肚子」、「又來『何不食肉糜 』」、「上流社會更多下流人士」網友批評「懂禮儀就能代表富有嗎?」但也有網友緩頰,「如果要說社交禮儀如何影響脫貧,那當然不只是說餐桌禮儀啦,而是指一整套說話方式和表現自己的方式。」

智經解釋,他們是建議培訓社交技能,包括工作態度、人際關係、求職和面試技巧等,協助弱勢提升競爭力,因為剛畢業的年輕人,尤其家庭環境較差的年輕人,往往不能掌握以上技巧,所以如果加強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責任感、自信心,提升他們的競爭力,能協助他們摸索職業方向,絕對不是指「社交禮儀」。智經長期致力匯聚各方意見,提出具策略及前瞻性的建議,為香港長遠發展獻計,如今誤會一場引發風波,可能也是當初始料未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