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敬民/2021房市4大怪象現形 2022利多在哪裡

▲▼陸敬民,名家專欄,利多,利空,房價,怪象,打房。(圖/記者陳建宇攝)

▲建設對賣方來說是利多,對自住客卻反而是利空消息。(圖/記者陳建宇攝)

文/《住宅週報》社長陸敬民

2022年已經來到最後1個月,今年的台灣房市可說相當熱鬧,也因此出現許多特別的現象,就像前幾天台南建案開賣前1天就有民眾排隊準備搶購,這類現象在今年特別明顯,但這對於房市到底是利多還是利空?2022年的房市又會怎麼發展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先從今年房市的怪象講起,我認為今年台灣房市有4個怪現象,第一是房價幾乎是全台各縣市同步上漲,這在過去其實很少見,多數時候都是特定的縣市上漲,且多集中在台北市,不過今年卻是全台一起漲,真要說今年台灣有哪個縣市房價沒上漲的,可能還找不到。

第二個怪現象就是外圍蛋白區漲得比蛋黃區還兇,過往的房市經驗大多是蛋黃區領漲,蛋白區跟漲,但今年變成蛋白區狂漲帶領蛋黃區,例如台中的海線、台南的善化、新市、高鐵站周邊,以及高雄的楠梓,這些屬於較外圍的蛋白區今年房價漲勢遠遠超過蛋黃區。

第三則是過去不常出現的排隊購屋現象,今年變得非常多,以往這樣的狀況在新竹最常見,但現在包括台中、台南都有類似狀況,甚至是前1天就到現場排隊。最後則是中人的現象愈來愈明顯,過去買新建案不太需要中人作為媒介,但今年這樣的中人愈來愈多,熱銷的建案更是中人鎖定的目標。

現在大家也可以發現,以前到建案接待中心看房子可以很從容,議價也不是問題,曾幾何時這樣正常且合理的期待不復見,進得去接待中心就阿彌陀佛了,還要面對高姿態的銷售人員,房子好像變成股票或期貨,要買就快點下手否則就買不到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房市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怪現象,與房價大幅上漲脫離不了關係,很多人認為因為有許多利多因素,所以台灣的房價才會上漲,不過「利多」與「利空」其實並非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而是要看你站在哪個位置來判斷,對某些人是利多的消息,很可能對另外一些人是利空。

舉例來說,對賣方、投資客是利多的消息,對於自住客來說就是利空,像是建設的發展帶動房價上漲,對賣方、建商、投資客等族群來說,就是絕對的利多消息,賣房子可以賺更多錢,但相對地對首購、自住族群來說,房價變高買房難度增加,就是不折不扣的利空消息。從這樣的角度來看,2022年的房市會面臨到的是利多還是利空,就很值得討論。

▲政府將再度出手打房,希望能壓抑飆漲的房價,對預售市場影響極大。(圖/記者陳建宇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內政部日前釋出訊息表示將修法禁止預售屋換約,代表政府已經注意到房價大漲成為實質民怨,不處理不行了,因此祭出這樣的強硬手段要壓抑房價及投機炒作,不至於因為房價失控進而影響到整體經濟,這件事對於想買房自住的民眾來說,當然是絕對的利多,因為可減少投資客炒作預售屋房價,也許可以用比較合理的價格買到房子。

但這個草案還得經過立法院黨團協商以及三讀,如果最後的版本沒辦法壓下炒作的歪風,恐怕房價還會繼續失速狂飆,導致民怨更加劇,這對於自住客來說就會是利空消息。

總的來看,最大宗的購屋族群還是想買間房安身立命的一般自住客,讓房市、房價回歸合理化、正常化,才是真正的利多。

►陸敬民小檔案

學歷: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

經歷:《自由時報》房地產記者

現職:《住宅週報》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