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子分4種!小腹凸「是屎囤太多」 她推刮油剷肉法一次看

▲▼婦女以為變胖其實是長卵巢腫瘤。(圖/記者李佳蓉攝)

▲女生小腹超級凸,可能是宿便導致。(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明明已經少吃多動,肚子上的肥油贅肉仍死巴著你不放嗎?圓滾滾的大肚腩不只穿衣服容易被撐起,還可能是「內臟脂肪囤積」恐衍生不少慢性疾病。營養師朱瑞君就將大肚子分為小腹肚、壓力肚、鮪魚肚及啤酒肚4種,其特徵及成因、改善方式皆有不同,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營養師朱瑞君在粉專分析大肚子4種類:

1.小腹肚,在女生族群身上最為常見,肚臍以下腹部凸起,尤其在穿緊身裙、褲時特別明顯。主要原因為便祕、久坐不動、經期不順;可透過多喝水多運動、多吃蔬果,經後調理身體改善。

2.壓力肚,隨著體重持續往上增加,肚子連帶腰間贅肉整圈脂肪肥胖。可能與荷爾蒙刺激、食慾上升、脂肪囤積有關。只要不熬夜早睡早起及補充鈣/鎂/色胺酸,放鬆心情多活動、調節壓力荷爾蒙有望消除肚子肉。

3.鮪魚肚,肥肥軟軟,一坐下就會自動分出兩層游泳圈,這種人無肉不歡、總是大魚大肉少吃蔬菜。建議每天多運動、天天蔬果579、肉類不超過1.5個手掌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4.啤酒肚,全身不一定胖,但肚子總是圓滾滾,尤其以男性更明顯。常是飲酒過量、加工食品及精緻糖吃太多所導致。只要適量飲酒,不要吃太甜太油,含糖飲料改成無糖茶,有機會讓凸肚變平坦。

▲肚子大可能是內臟脂肪囤積,恐引發各種慢性疾病。(示意圖/Pixabay)

肥胖除了易衍生多種慢性疾病,而像蘋果型肥胖身材,大多都反應出內臟脂肪囤積,而它會造成脂肪酸與各類發炎因子釋放致身體各重要器官,進一步導致疾病上身。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蔡克嵩也提出12大因內臟脂肪囤積易引發的疾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內臟脂肪囤積恐導致12種疾病】

1.脂肪肝
2.非酒精性肝炎
3.肝硬化
4.憂鬱症
5.失智症
6.癌症(如大腸癌)

7.頻尿、解尿不順、尿失禁
8.氣喘
9.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10.胰島素分泌受阻抗致糖尿病
11.心血管疾病
12.慢性腎臟病

▲中醫師傳授每天「敲帶脈300下」就能輕鬆瘦小腹。(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中醫師李昀真也曾指出,腹部肥胖代表你的「帶脈阻塞」,背後原因很多,像是作息不規律、久坐不運動、愛吃高熱量食物等等,這些行為都會讓帶脈不再有約束的能力。

李昀真說,當多餘的贅肉堆積在腰腹處,即會形成可怕的鮪魚肚,讓你像個「小腹婆」。而帶脈不通影響不只於此,還可能引起嚴重便秘、月經不順、腰部痠痛及失眠三高等等。而提到要讓帶脈暢通的方法,她建議:「有空用拳頭輕輕敲打帶脈300下,不論散步、早晚躺在床上,或是看電視時都可以敲」,也特別提到最佳敲擊點就在肋骨下方,因為此處也有肝膽經的穴道,能幫助你放鬆壓力、消除脹氣。

她進一步解釋,敲敲是最初階的基本功,想加速的話可以試試泡澡溫暖帶脈、或在帶脈拔罐散瘀;進階版則是要找到自己的體質問題,對證下藥才會最有幫助。重點在於持之以恆每天敲,才能和游泳圈說掰掰,不僅食慾自然減少,小腹、便秘和經痛也都跟著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