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劑研究報告曝 生醫博士:恐造成豬隻左心房病變

▲▼ 非洲豬瘟。(圖/路透)

▲期刊研究顯示,萊克多巴胺會造成豬隻心室尺寸改變、左心房重量增加等病變。(圖/路透)

記者徐政璿/台北報導

「反萊豬」和「珍愛藻礁」等攸關食安和環保4大公投將於12月18日正式投票。關於萊克多巴胺的副作用,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博士王文心指出,2012年《獸醫科學期刊》的研究顯示,豬隻在屠宰前35天餵食萊劑,對比未餵食的豬隻,發現萊克多巴胺會造成豬隻心室尺寸改變、左心房重量增加等病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反萊豬醫師蘇偉碩24日開記者會,針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發表豬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如同人的保健食品之言論,他怒斥是「本世紀最大的笑話」,根據2012年的期刊報告,飼料添加萊劑對豬隻造成生理不良變化,怎麼可能是「還好」的添加物?

蘇偉碩表示,2020年6月,美國動物法律保護基金會(ALDF)就指出萊劑使動物處在高度緊迫的狀態,並向FDA請願要求中止萊劑的許可。已經太多的資料和報告都表明萊克多巴胺對豬隻造成許多副作用,絕非陳吉仲所說的還好的添加物。

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博士王文心則在會中說明,2012年《獸醫科學期刊》的研究顯示,豬隻在屠宰前35天餵食萊劑,對比未餵食的豬隻,發現萊克多巴胺會造成豬隻相關的生理及病理變化,包括:心室尺寸改變、左心房重量增加、甲狀腺重量減少、血液中三碘甲狀腺素濃度降低,以及誘導尿道及前列腺的增生疾病。

王文心指出,這份科學文獻早就收納在聯合國農糧組織的官網上,但卻未被列入衛福部2019年的風險評估報告中,衛福部報告缺乏針對心臟、內分泌及泌尿系統相關的健康風險評估,這種草率疏漏的決策,必須透過公投阻止,否則對不起未來的子孫後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蘇偉碩另表示,萊克多巴胺經由生物腎臟排出體外,殘留在廢水中的微量萊劑仍會影環境中的其他物種,像是魚類。在2018年的研究發現只要0.85ppb,萊克多巴胺就會改變斑馬魚的行為,以及造成魚體氧化壓力的不平衡。

蘇偉碩說,在2020年發表的研究更顯示,只要0.1ppb的萊克多巴胺就會使斑馬魚胚胎和幼魚的心跳速率加快,這些近期的文獻也都沒有收錄在衛福部所謂的風險評估報告中,食藥署應儘速針對神經發展的影響進行評估,在未能證明安全無虞之前,怎能讓胎兒及年幼的孩子暴露在此可能風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