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防空識別區8週年 張競分析南海防空識別區因何未如外界預期劃設

▲大陸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屆滿八週年。(圖/翻攝張競臉書)

▲大陸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屆滿8週年。(圖/翻攝張競臉書)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自2013年11月23日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至今屆滿八週年,當時,不少輿論認定其行為將影響國際法理,產生重大政治效應。對此,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認為,「如今八年過去,不知道是否有人願意回顧檢討,當初這些政治指控是否成真?還是依然故意裝傻,鬼話繼續扯下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博士。(圖/取自張競臉書)

張競表示,在此段期間內的東海防空識別區內,各國共同執行對聯合國對北韓禁運海上臨檢行動時,許多相關空中飛航監控活動,就算未曾完全遵從北京所提航空器識別要求,是否因此就受到妨礙與攔截阻止,參與此等行動各個國家海上治安單位,其實都心知肚明。

張競提到,當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八周年時,再回想當初有多少西方學者專家都斷言,中國大陸隨後將繼續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但為何到目前為止,儘管許多域外強權不斷派遣軍事機艦進入南海活動,但北京就是沒有繼續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為何這些預言紛紛落空? 」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競指出,當初北京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確實是因為上海飛航情報區向外海延伸縱深有限,因此其所能掌握民用航空飛航活動資訊不足,致使透過系統連線向解放軍空防體系所提供相關民用航空器飛航資訊,不能夠滿足其敵我識別與預警需求。

因此,中國大陸仿照美國劃設其防空識別區相關法條,藉由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要求他國政府、民航機構與私人企業在進入東海防空識別區進行飛航活動前,提供相關飛行計畫。然後解放軍空防體系依據由中國大陸外交部與民用航空局所轉知之飛行計畫資訊,配合航空器上應答機,再加上必要時運用無線電以及目視標誌識別,過濾此等飛航活動目標後,就更可以順利將混跡其中,執行抵境偵查情報蒐集活動之航空器辨識出,從而採取應對行動。

張競表示,對比東海空域,中國大陸在南海既有香港飛航情報區與三亞飛航情報區,其所涵蓋空域對海延伸遠比上海飛航情報區來得更遠,其所能掌握民用飛航資訊更為完整,因此,透過系統連線提供前述資訊交由解放軍空防體系運用,「就目前來看,尚能滿足解放軍在南海空域,應對其他國家軍事機艦抵境偵查情報蒐集飛航活動之需求,因此才未曾著手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

大陸軍事專家曾明言,是否要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將要依據空防資訊之需求而定。張競認為,從政治角度解讀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的意涵,便會聯想到北京後續會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

張競指出,「每次看到有人在猜大陸即將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時,筆者就很想反問,為何從來就沒有探討北京為何未曾劃設黃海與渤海防空識別區?其實只要去比對上海飛航情報區與瀋陽飛航情報區所涵蓋空域後,就更可以理解為何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八年後,尚未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而且從來就沒有人提劃設黃海與渤海防空識別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競分析,只要民用航空飛航情報區能夠提供足夠民用航空活動資訊,讓解放軍能夠過濾出藉由民航活動作掩護,混跡於民用航空器航跡之中,對其進行抵境偵察與情蒐活動之軍機,中國大陸就沒有必要在特定空域劃設防空識別區。

至於八年前當北京宣佈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時,媒體報導曾經提及其並未涵蓋彭佳嶼在內。對此,張競強調,是否涵蓋彭佳嶼是非常精心之算計,而非偶然之巧合,「只要注意到中國大陸國防部所繪製之『東海防空識別區示意圖』,特別標示出彭佳嶼所在位置,再加上從北緯24度45分、東經123度00分至北緯26度44分、東經120度58分之劃設連線,刻意從旁切過,一切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