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大池水質改善 桃園環保局獲公共工程金品獎優等

▲龍潭大池水質改善,桃園環保局榮獲第5屆公共工程金品獎優等

▲龍潭大池水質改善,桃園環保局榮獲第5屆公共工程金品獎優等。(圖/環保局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桃園市環保局為改善龍潭大池因換水率偏低及水質優養化所造成的水環境問題,推動「龍潭大池水質改善及水體環境營造計畫」,因引進先進的除磷工法,可有效解決老街溪源頭龍潭大池優養化及藻華問題,同時運用節能及生態保育之理念進行設計,8日榮獲第5屆公共工程金品獎設施類優等之殊榮。
環保局長呂理德表示,龍潭大池位於老街溪最上游,源頭水質更要把關,希望透過「龍潭大池水質改善及水體環境營造計畫」工程,藉由以土壤、木炭、有機質、鐵粒和礫石等天然、無污染混合濾料層及透水層組成的「多層複合濾料水質淨化設施」系統,截流上游生活聚落的污水及動力抽取大池優氧化水體共18,000CMD,用多重生物處理工法,削減水中造成藻類增生的磷,改善水體優養化的問題,讓龍潭大池達到每周換水一次的目標。
該工程為達到良好的水質處理效果,並參考日本施工過程進行交流,特別要求濾料填放之細緻度,逐層施作均採用人工方式進行,濾料層厚度誤差要求於1公分內,同時嚴格要求材料粒徑,並於逐層填放後均實際測量滲透係數,每一槽中濾料層及透水層合計14層,每層檢驗至少5次,以本工程共6槽MSL系統計算,總檢驗次數超過420次,人工施作面積約等於150個籃球場,為全亞洲最大量體之MSL系統。

另外,為確保施工品質及工程進度可兼顧,特別採用重機具結合吊桶工法加強工率,配合大量人力進行整平及壓實,以達到符合工法發源地日本的職人精神,使濾料層及透水層交替過濾之成效完美展現,可做為後續MSL水質淨化工程之典範。

環保局表示,目前整體工程已進入試運轉及景觀復舊階段,正式運轉啟用後每日可處理18,000噸水量,搭配四方林排水水質淨化工程每日2,500噸,大池水體每週即可循環淨化1次,充分提升龍潭大池換水率。預計今年12月底完工,遊憩品質將顯著提升,不僅僅是淨化水質系統,也是市民朋友一個優質的親水休憩環境的好所在。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