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哲積極打造校園共融遊戲場 復興國小首座天文遊戲場啟用

▲台南市校園首座以天文校本課程為主題的共融遊戲場,4日在東區復興國小正式啟用,市長黃偉哲等人到場視察完工後的遊戲場。(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台南市校園首座以天文校本課程為主題的共融遊戲場,4日在東區復興國小正式啟用,市長黃偉哲等人到場視察完工後的遊戲場。(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台南市校園首座以天文校本課程為主題的共融遊戲場,4日在東區復興國小正式啟用,市長黃偉哲與市議員沈震東、王家貞、蔡筱薇及曾培雅等,到場視察完工後的遊戲場,期盼該處成為學校及社區兒童最愛的快樂天堂。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南市長黃偉哲持續為兒童打造兼具安全、多元及友善的遊戲場,除教育部專案補助經費,另加碼7百多萬元經費,在6所國小建置具共融精神之遊戲場。市長黃偉哲表示,因應衛生福利部於2017年1月25日修訂「兒童遊戲場設施安全管理規範」,要求校園兒童遊戲場應符合CNS12642、12643等國家標準及相關規範,台南市政府教育局於2019年度編列市預算及爭取教育部補助,完成共47座創意校園兒童遊戲場;2020年度更在市府及在地立委共同協力爭取下,獲教育部核定補助台南市國中小計141校新建兒童遊戲場,匡列經費總計新台幣1億5130萬元。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為使校園兒童遊戲場符合校本課程、地方文化及創意發想等元素,建置多元創意的遊戲空間,教育局鼓勵各校依其需求設置,不僅須符合兒童遊戲場之國家標準,亦須富有趣味性、多元性及挑戰性,校園兒童遊戲場百花齊放。

台南市自2019年開啟校園兒童戲場改善工程,陸續建置多校特色遊戲場,且於德高國小啟用校園首座共融遊戲場,完成後頗受好評,第二座共融遊戲場則於近日東區復興國小完成。

教育局表示,復興國小以學校天文課程為主題,在規劃設計時便邀請專家、社區及家長團體等參與討論,持續溝通與關注,在有限的經費下,打造大型科技太空船溜滑梯、星球圓形高低攀爬架、無重力旋轉杯、飛碟大轉盤、黑洞彈跳床等遊戲設施,輔以星雲、流星、火箭、星環等天文巧思的無縫式地墊,學生彷彿乘坐太空船,置身浩瀚無垠的外太空,探索無窮的宇宙洪荒,懷抱無盡的天文夢想。


為符合共融遊戲場「For All」之精神,更親近大小朋友、親子及身體不便的特教兒童,該遊戲場除採無縫式地墊,讓身障學生暢行無阻外,亦有無重力旋轉杯、飛碟大轉盤、銀河天梯及黑洞彈跳床、鳥巢鞦韆等設施供其遊玩,以刺激孩童發展不同能力,在遊戲過程中達到人與人、人與物、人與境融合之精神。


復興國小指出,這座創意遊戲場已成為社區民眾、學生和家長最喜歡的地方,學校就是一所充滿笑聲及歡樂的兒童樂園,歡迎大小朋友和身體不便的朋友都能來這裡一同共玩、共享、共樂,度過歡樂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