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屆「全國世代家庭孝親表揚」 百戶孝親家庭獲獎

▲弘道看見孝順新觀點:坐享清福不是福,兒孫陪伴動起來不怕老才是福。(圖/弘道提供)

▲藝人唐從聖與兄姊攜手陪伴82歲媽媽,榮獲弘道「全國世代家庭孝親表揚」。(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

實習記者丁玟華/綜合報導 

孝順就是愛的表現,也看見孝行因應高齡社會的與時俱進演變成,一起讓家中長輩動動手、動動腦,如藝人唐從聖全家用手足三代的愛、現代科技與多元互動等團團包圍方式,成功留住82歲媽媽的記憶流沙與延緩退化速度;8位5、60多歲的兒女帶著孩子跟88歲媽媽一起下廚、縫紉手作包包甚至在家上演音樂教室歡樂時光,滿滿的祖孫親情與歡笑成為最珍貴的傳家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五度攜手瓦城泰統慈善基金會,共同舉辦第27屆「全國世代家庭孝親表揚」,雖然今年在徵件期遇到Covid-19本土疫情爆發,在不安氛圍下,依然有百餘件家庭踴躍報名,並由評審團選出表揚100戶孝親家庭,包含:「世代同堂獎」、「溫暖貼心獎」、「嶄新實踐獎」,以及從中再評選出由瓦城泰統慈善基金會特別鼓勵及肯定的「年度十大孝親家庭─瓦城孝親獎」等等獎項。雖然因應防疫,取消今年百戶家庭齊聚的頒獎典禮,改由弘道基金會一一寄上獎牌與祝賀外,並也拍攝兩戶孝親家庭影片,希望藉由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讓來自台灣的孝親家庭故事溫暖高齡社會與分享與長輩互動方法,讓社會成為樂於談老、伴老的友善高齡環境。

▲精心策畫媽媽日本圓夢行、三代多元方式陪伴、科技輔助與鸚鵡神助攻。藝人唐從聖與手足三代,用愛包圍輕度失智媽媽,成功留住記憶流沙與延緩老化。(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

唐胡菊雲奶奶家庭榮獲第27屆「全國世代家庭孝親表揚」的「溫暖貼心獎」與「年度十大孝親家庭─瓦城孝親獎」,家中老么的知名藝人唐從聖與3位兄姊,20年來為了就近照顧已離世的父親與患有輕度失智症達10年之久的媽媽,兄弟姊妹住進同一個社區,除輪流陪伴、用餐、就醫、旅遊外,亦個別善用所長,搜尋學習失智照護、運用科技輔助、規劃圓夢計畫與選擇適合的鸚鵡動物治療等多元方式,成功守護身體退化與記憶流逝的媽媽。唐從聖分享說,自己很幸運有兄弟姊妹能彼此分工照顧媽媽,過去父母給他們無條件的愛,現在很珍惜與媽媽的相處時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餐桌氣球乒乓球,安全動手動腦又讓唐從聖女兒陪奶奶玩得開心。(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

為了留住輕度失智媽媽的記憶,以及維持身體功能延緩老化速度,家人多元方法盡出。「餐桌氣球兵乓球」,是唐從聖的兩名女兒最喜歡和奶奶玩的遊戲之一,小女兒莎莎開心的說,有次大家就把餐桌清空變成桌球桌、把氣球當作乒乓球,簡單揮拍就可以讓奶奶動眼、動腦、動手做運動,氣球的速度不快,奶奶也玩得很開心。球拍一來一回間,更累積世代共同快樂的回憶。「鸚鵡陪伴」更是意外的助攻神隊友,聽聞動物陪伴治療的優點,加上希望動物不會衝撞造成傷害,家人決定買一隻會學人說話的鸚鵡來陪伴。

唐從聖分享說,教鸚鵡說話後,媽媽真的把鸚鵡當成另一個孫子,出門時會跟他說等一下就回來,看電視時鸚鵡一直叫會叫牠閉嘴,沒想到一次慶生大家唱生日快樂歌時,鸚鵡也嫌吵的說閉嘴,逗得全家大笑,更有趣的是鸚鵡還會像小狗、小貓一樣,在家裡跟著媽媽走來走去。因著有鸚鵡陪伴,平常家人上班、上課的日子,也讓媽媽覺得有人陪伴與說說話般的不孤單。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唐從聖養鸚鵡成為陪伴媽媽說話與如孫互動的神隊友。(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

此外「旅遊」也是凝聚家人情感與重溫或創造回憶的好方法。父母以前生活在台南將小孩拉拔長大,所以唐從聖與兄姊會用心安排媽媽重回台南生活時的老照片地點與拍照,比如重回60年前媽媽拍婚紗的火車站,拍下一樣動作的照片。而早年接受日本教育的媽媽想去日本玩時,唐從聖也依據媽媽每兩小時需要上一次洗手間與體力考量下,全家人陪伴媽媽一起到飛行距離只要一個多小時的沖繩,讓媽媽瞬間回到幼時的時光。唐從聖的大哥分享說,旅遊之後一起看照片是重要的,因為看照片可增加互動,刺激媽媽的大腦去辨認或回想當時的情境,也可以請她告訴照片中的地點,訓練她的說話能力。

▲線上科技遊戲,讓唐從聖媽媽遊戲中促進動腦與手眼協調動一動。(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

因著82歲菊雲奶奶走路有些不穩與記憶會悄悄流逝,除了打造無障礙空間外,全家人也善用現代科技輔助。比如將進入浴廁的門檻打掉,門也改成門簾,防止進出危險;地板鋪上防滑磚,馬桶旁邊與前方也加裝扶手避免跌倒;母親的床周圍安裝床圍並放置助行器。此外床旁也安裝感應器與監視器,媽媽起身就會有聲響通知家人,也有科技監測每天了解媽媽身體狀況,並且家中有一套科技遊戲機,藉由電腦連線後,媽媽在玩連連看或配對的遊戲中,遠端就可以數據分析媽媽的反應力、記憶力與認知能力,最重要的是媽媽也很喜歡玩這遊戲。

▲唐從聖善用輔具與科技保護媽媽起床後避免跌倒。(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

唐從聖也鼓勵大家找對方法來照護家中失智或身體退化的長輩,他分享,避免和家中長輩硬碰硬,子女順著他們的思維去回應與日常陪伴,讓他們保持開心最重要。也希望藉由分享他們家人照顧媽媽與相處的好方法,讓社會上更多的家庭照護者經驗交流參考,一起用愛包圍家中長輩,讓孝順的溫情溫暖全家。

▲8名子女、11名孫子於家中的音樂教室、才藝教室與烹飪教室。還有代表每一家的班級名牌、多款Dress Code的家族服讓孝順好玩又有趣。(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

高齡88歲的陶素珍奶奶家庭是另一戶榮獲「溫暖貼心獎」與「年度十大孝親家庭─瓦城孝親獎」的家庭。育有八名子女的陶素珍奶奶,為了讓子女們放心上班,11位孫子女的嬰幼兒階段都是由她照顧,因此兒孫們都與奶奶感情深厚。外孫女黃郁雯憶及幼年的外婆家中有張大沙發,每當要吃飯前,外婆一喊:「到『王座』囉!」所有孫子女便乖乖地坐上沙發,等外婆一個個餵食,她形容外婆就像魔術師,手藝精湛的變出多種安徽老家的麵食,滿足全家人的味蕾。素珍奶奶好手藝也有遺傳到女兒們身上,現在只要假日家中就成了烹飪教室,大家會聚在一起學習安徽麵食料理、一起吃飯,甚至奶奶現在牙口不好了,就會一起包各種口味的水餃,讓奶奶平常容易入口有吃得營養!

▲陶家音樂教室,兒女孫子無謂年齡差距一起唱唱跳跳取悅陶素珍奶奶,也共度家人美好時光。(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

家中除了有香氣十足的烹飪教室時光外,更有才藝教室和音樂教室的歡樂時光。七年前,素珍奶奶的先生因病過世,孩子們不希望媽媽沉浸在哀傷中與避免快速退化,開始許願請擅長縫紉的媽媽為他們縫補襪子、做小包包,甚至是衣服上的裝飾小花。外孫女黃郁雯笑著說她結婚時,還收到外婆親手做的枕頭套作為新婚禮物,每次看到就會想到外婆滿滿的心意。而素珍奶奶的手作才藝,也成為兒孫一起學習的歡樂學習時光,家中的擺設處處都可以看到奶奶的手作品。此外在擔任幼稚園老師退休的女兒帶領下,家中不分男女、兒孫還會一起跟著鋼琴伴奏下和媽媽、奶奶一起唱歌,甚至還有搭配的口號、動作,兒子王潤國笑著說,能讓媽媽開心我們這些已經5、60歲的兒子也樂意這樣做,而且潛移默化中也讓家人的情感與心更凝聚了。

▲家族一起穿上家族服陪伴體力衰退的奶奶一起出遊,創造一次又一次的美好回憶。(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

同時,家人們希望藉由旅遊帶素珍奶奶散心,並考量年老退化的奶奶的體力與行動需要拐杖與輪椅輔助,因此都是自行規劃無障礙的自助旅遊,每次出遊,全家人更會集體穿上有Dress Code的「全家服」,如線條、鄉村或白色款等等,除了方便辨識外也展現家族的齊心與活力。小女兒王潤蘭分享,他們現在能這樣全家同樂,最感謝的人是他們的父親。從小父親會要求過年過節全家人一定要聚在一起,後來也是因為父親病逝,大家意識到長輩年紀大了,應該把握時間和機會跟他們相處,因此只要家族聚會,姊姊們負責發想活動內容,平時相聚更邀請大家帶著名牌,名牌上讓奶奶當「陶校長」,其他子女按照輩分寫著一年一班、一年二班…等,素珍奶奶只要聽到子女稱呼她「陶校長」就會非常開心。他們希望讓母親每天快樂,保存開心的記憶。

▲8名兒女與11名孫子用愛包圍陶素珍奶奶,榮獲弘道「全國世代家庭孝親表揚」(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

外孫女黃郁雯也分享,青春期時的她曾經覺得頻繁的家族聚會有點黏膩,直到外公離世,她感受到能陪伴長輩的時間有限,所以決定帶著孫子輩的弟妹們,持續用各種精彩活動守護奶奶。對她來說孝順不難,只要有陪伴長輩的心,簡單吃個飯、出門走走,或是陪他們聊天談心,就是孝順的態度和表現!對於陶素珍一家人來說,能成為彼此的家人,是生命中最大的幸運和幸福!今年陶素珍家庭也榮獲「全國世代家庭孝親表揚」的溫暖貼心獎與瓦城孝親獎的肯定,對於他們而言,強大的凝聚力是家族最寶貴的資產。

陪伴就是孝順的表現
瓦城泰統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吳丹鳳表示,從一百戶獲獎家庭中可以深深感受到,陪伴就是最好的孝順表現,也希望藉由孝親家庭的分享,讓這多元愛的陪伴方式,可以讓更多讓更多家庭看見孝順真的不難。尤其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孝親家庭行動也看到有不一樣的轉變,有些家庭因此更重視家人的健康或相處的時光;也有因為不能外出、或者家有失智長輩,孝順的子女擔心老人家老化加速,而發揮自創的十八般武藝,這些來自台灣各地的點滴孝親故事都能溫暖高齡社會。

孝親家庭的孝順新觀點,用愛陪伴長輩做喜歡的、擅長的或培養興趣的事
延緩老化又凝聚家人三代情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李若綺執行長表示,弘道舉辦「全國世代家庭孝親表揚」27年來,隨著平均壽命延長與高齡化,也看見孝順觀點的改變!從孝順就是讓長輩坐享清福,轉變到孝順就是陪伴長輩動起來,做他喜歡的、擅長的事,甚至協助培養興趣,一來延緩老化與失智速度,二來陪伴過程中還可以凝聚家人情感。如同陶素珍的兒孫們陪伴媽媽奶奶一起做她擅長的縫紉手作品與烹飪,還有藝人唐從聖家人陪媽媽重回老家、利用鸚鵡與科技輔助讓媽媽忙得開心又安全。最難得的是,獲獎家庭都無畏長輩身體功能與體力退化,精心安排符合他們的旅遊行程,讓長輩生活中充滿許多回憶、驚喜與期待。期待每年舉辦的「全國世代家庭孝親表揚」都能提供社會大眾更多元的思考,一起打造友善的高齡社會。

獎項類別 獎項說明 世代同堂獎 家庭成員為三代同堂(同住)或多代同堂(同住),晚輩與長輩間有溫馨相處事蹟、尊重長輩並用心陪伴,家庭互動和樂。 溫暖貼心獎

●在日常生活中體貼長輩老化生活需要,創造溫暖貼心的行動。

●家族共同照顧或陪伴長輩,以多元形式和方法凝聚並維繫家人間的緊密情感。

嶄新實踐獎 ●跳脫傳統觀念,新世代社會下的孝順模式,無論是否與長輩同住,晚輩對長輩仍有具體孝順行動,豐富長者日常生活。
●長者透過經驗傳承,協助年輕世代或晚輩鼓勵長輩自我實現、完成夢想。

年度十大孝親家庭

瓦城孝親獎

評審團自上述百戶獲選家庭,特選十戶特色孝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