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曝台灣防疫成「打地鼠模式」!600字揭關鍵:該考慮邊境管制

▲▼台北車站,車站,購票,退票,高鐵,台鐵,返鄉,車票,疫情,大眾交通。(圖/記者周宸亘攝)

▲姜冠宇認為,應該考慮邊境交通管制措施,若想顧及中南部的經濟,勢必要有所犧牲。(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延燒,近期又爆發北農群聚案。對此,醫師姜冠宇認為,台灣往後的疫情模式,會像打地鼠一般,「一個沒早點打到,代價就大了」,原因是疫苗覆蓋不足,或許透過邊境交通管制措施,在防疫的同時,也能顧及中南部的經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姜冠宇在臉書上表示,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可以開始研議各區域「邊境交通」的配套措施,藉由這種辦法,才可能實施一定程度上的分區降級。

姜冠宇說明,北農案發生以後,快篩機動隊立刻因應,要包辦相關名單的疫苗接種造冊,注射量相當大,第一天處理的人員就忙到半夜。

因此,姜冠宇認為,這也意味著,台灣往後的疫情模式,會如同打地鼠一般,若有一處沒有早點打到,「代價就大了」,而這正是疫苗覆蓋率不足以前,必然發生的劇本,且台灣又以中小企業為主,受疫情影響深遠,不斷期待著解封,「我想也不是辦法。」

▼受到疫情影響,台灣許多熱鬧區域、觀光景點已不復以往。(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姜冠宇提到,台灣北中南交通方便,實際上也算是防疫劣勢,若真的可行,希望能做出好的邊境交通管理措施,掌握行政區域的邊境、交通要點,對出入民眾進行快篩、紀錄足跡,至少快篩陰性才能放行,必要時刻也要封鎖來自尚未降級區域的路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姜冠宇指出,雖然這樣做,可能會違反台灣人自豪的「內部交通方便」,但若要顧及中南部的經濟,從現在開始,可能要有所犧牲,甚至中央、地方首長一起討論。

姜冠宇說,也有保守的選擇,就是全台一同三級警戒,保守估計,至少要到接種第二劑的人口,佔總人口數25%以上,時間大約是要到第四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姜冠宇還說,防疫工作無論是從何時來看,都是全新的經驗,什麼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對錯,這種狀況在其他國家也發生過,在不同的文化、社會體系下,會有不同的選擇,但也可以參考其他國家的防疫模式,有許多工作必須即刻完成,就要講求速度,少點政治考量,在可承擔的風險下,彼此多點體諒,「當做就做,政府與人民才能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