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豬貪吃愛破壞! 專家放輕音樂給玩具球:減低緊迫感

▲▼台東種畜繁殖場針對「蘭嶼豬」,設計一系列有趣的物件,增加環境豐富化,不斷地提升動物福祉。(圖/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提供)

▲台東場增加環境豐富化,不斷提升動物福祉。(圖/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提供,下同)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台東種畜繁殖場針對台灣原生種小型豬「蘭嶼豬」,近來特別設計一系列有趣的物件,增加環境豐富化,不斷地提升動物福祉,包括播放柔和輕音樂,內裝乾草讓豬邊玩耍邊吃,刺激豬隻的多重感官等,落實豬隻友善飼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東種畜繁殖場是世界級AAALAC協會所認證核可的飼養單位,該國際認證單位所認證的標準是生產實驗動物須符合國際動物福祉規範,核心理念為落實豬隻友善飼養。台東場說明,傳統豬場飼養的豬隻,除了懶洋洋地躺著外,還有大豬不停地咬著欄杆、重複性地咀嚼著空氣的行為,有些小豬則有互相咬尾巴、耳朵的動作,這些動物行為模式稱之為「刻板行為」,因圈飼動物長期被飼養在有限的空間及枯燥的環境中,造成生理緊迫與心理壓力,而出現一些重複性且無意義的單調行為。

▲台東場放置塑膠孔洞球,內裝乾草讓豬邊玩耍邊吃,刺激豬隻的多重感官。

台東場表示,蘭嶼豬祖先原生活於山林間,故仍保有喜掘土、翻找、貪吃、易暴衝、警覺性高及具破壞性的特性,因此依其特性逐漸設計出有趣的道具,如垂釣消防水袋、鐵鍊加掛玩具球及塑膠管等,供其展現自然行為,同時定時播放柔和輕音樂,以減低突如其來的噪音所造成的緊迫,亦放置塑膠孔洞球,內裝乾草讓豬邊玩耍邊吃,刺激豬隻的多重感官,進而轉移圈飼的緊迫與不適。

台東場強調,動物福祉是世界潮流,所有飼育動物者都應視為核心價值,其中透過環境豐富化減緩動物刻板行為,更是近年來受到重視的議題外,也重視以豬為本的理念,由蘭嶼豬的角度探索週遭環境,觀察其習性與作息模式等,設計出適合蘭嶼豬之飼育環境,並強化畜舍豐富化程度,提供豬隻更優質的生活空間,未來仍持續不斷地精進,期能打造更符合「豬個性」之友善飼養生產體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