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迷歷史控必看!超過600幅珍貴畫面首曝光 還有霧社事件寫真帖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試營運,首檔展覽「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圖/記者林育綾攝)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試營運,首檔展覽「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超過600幅臺灣早期珍稀影像首度曝光。(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攝影迷、歷史控不能錯過!「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將於3月25日起至4月18日展開試營運,首檔同步展出3場展覽,其中「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來自19世紀最早記錄臺灣的攝影家和多位「佚名」的拍攝者,涵蓋超過600幅珍稀的早期臺灣影像,甚至還有「霧社事件寫真帖」。而許多照片如今更不能以閃光燈翻拍,以免破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展覽中還收錄「霧社事件寫真帖」,操場、校長室等第一現場畫面都有。(圖/記者林育綾攝)

▲展場有許多照片十分珍稀,不能以閃光燈翻拍,以免破壞照片品質。(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由臺北藝術大學教授林宏璋策展,以鏡子做為攝影的隱喻,從攝影技術史、殖民歷史的觀看關係、現代化進程等視角,探討20世紀中期以前的臺灣攝影史脈絡。

展覽中涵蓋超過600幅珍稀的早期臺灣影像,出生於英屬殖民地的聖朱利安.愛德華茲(St. Julian Hugh Edwards)、英籍的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以及開業於香港的華人攝影師賴阿芳(Lai Afong)等,都是19世紀最初記錄下臺灣的攝影家。展覽中最早的臺灣影像,可以追溯至聖朱利安.愛德華茲所拍攝的一系列臺灣原住民的肖像(1869-1870)。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試營運,首檔展覽「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圖/記者林育綾攝)

此次展出的數本「寫真帖」中,隱含著多重的殖民與觀看角力關係,例如《臺灣和澎湖群島的回憶》在甲午戰爭後的1896年出版,佚名的拍攝者以旁觀者視角,如實呈現清領時期臺灣的傳統生活與社會樣貌;1914年(大正三年)發行的《臺灣寫真帖》,則記錄了臺灣各地的風土民俗。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試營運,首檔展覽「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圖/記者林育綾攝)

日治時期臺灣人在各地開設的寫真館,如「二我寫真館」、「林寫真館」、「金淼寫真舘」等,則呈現另一種政權治理下的攝影視角。戰後臺灣的第一代攝影家,例如郎靜山、彭瑞麟、鄧南光、洪孔達、張才、李鳴鵰等,拍攝的時代地景及日常生活影像,萌發了具有自我意識的攝影觀察,攝影也逐漸成為一種「掌握社會脈動」及「具現創作意識」的載體。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涵蓋超過600幅珍稀的早期臺灣影像。(圖/記者林育綾攝)

而展覽也委託9組當代藝術家,包括陳敬寶、高俊宏、張乾琦、曹良賓、梁廷毓、陳飛豪、NIJ鬼島踏查日記、新加坡影像研究學者莊吳斌,以及菲律賓藝術家希林.施諾(Shireen Seno),以「藝術研究」計畫方式展出,轉譯或重新詮釋攝影資產,回應臺灣早期攝影史的脈絡,探究多元歷史書寫的可能。

除了「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展覽,同步還有「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由現任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展覽企劃總監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策劃;另還有「跨・交・通」記錄臺北館文資修復歷史的常設展,都同時開放展出。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時間:2021年3月25日至4月18日(預展,採線上預約制)
2021年4月20至8月1日(正式展出)
週二至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01、302、303、305展覽室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