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零售通路塑膠包裝用量成長4% 環團籲別用可分解塑膠PLA

▲▼蔬果,塑膠袋,塑膠包裝,綠色和平。(圖/記者許展溢攝)

▲綠色和平指出,生鮮產品使用塑膠包裝比例高達九成,較2019年成長4%。(圖/記者許展溢攝)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綠色和平今(3日)指出,今年實地調查超市與量販店塑膠包裝的使用狀況是否有所改善,發現生鮮產品使用塑膠包裝比例高達九成,較2019年成長4%,其中愛買、頂好與全聯增加最多,而在零售通路的蔬菜水果區平均有將近6%的塑膠包裝則採用生物可分解塑膠PLA,但實測發現土壤裡、表面及海水中都未能分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綠色和平提到,2019年調查全台零售通路的塑膠包裝使用情形,在今年一月再次訪查零售通路全台門市,包括大潤發、好市多、全聯、美廉社、家樂福、頂好與愛買,共67家門市,發現通路整體塑膠包裝使用比例由86.4%成長到90.4%,塑膠使用量不減反增。其中,美廉社兩年都是100%,全聯與頂好的塑膠包裝使用比例也超過九成,增長近7% 。

▲▼模擬自然環境實驗箱(上)、埋入土壤33天的測試物品(下)。(圖/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評估塑膠包裝使用比例持續上升,是因企業沒有從源頭著手減量,反而從末端直接改用生物可分解塑膠作為包裝材質,但台灣目前無法回收也缺乏分解環境,所以生物可分解塑膠包裝仍被視為一次性塑膠垃圾。調查發現生物可分解塑膠包裝使用比例最高的是家樂福 (與頂好數據合併後) 的9.1%,其次為美廉社7.8%以及全聯5.1%。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凱婷說,塑膠包裝用量比例增加,證實零售通路沒有實質改善泛濫的塑膠包裝問題,看似採取減塑措施,實際上是走錯途徑,使用不可回收的PLA反而增加更多一次性塑膠垃圾產生,無法達到塑膠減量的目標,同時造成末端處理的負擔。

▲綠色和平認為,零售通路若繼續使PLA,就要自行負責面對反對焚化爐的民眾。(圖/記者許展溢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綠色和平指出,觀察到目前多家零售通路以各種生物可分解塑膠視為減塑趨勢,例如家樂福提到採用植物纖維複合材料混合塑膠取代一般塑膠,甚至在賣場內提供歐盟已禁用 的OXO氧化式可分解塑膠袋,全聯也提出全面以PLA作為生鮮產品的包裝盒與托盤,預計一年使用5800萬個。

綠色和平指出,問了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對於生物可分解塑膠的處理方式,執行秘書顏旭明表示,「因為台灣沒有處理PLA設施,而且PLA進到資源回收會降低其它再生塑膠品質,只能統一集中,再以焚燒方式處理。」 張凱婷呼籲台灣零售通路,焚化爐在台灣各地都引起大量抗議,零售通路如果繼續使PLA,就要自行負責面對反對焚化爐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