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馬超形象逆轉!竟是「不忠不孝」之人…出兵害200家人被殺光

▲▼馬超。(圖/翻攝「維基百科」)

▲馬超形象逆轉,正史當中竟是不忠不孝之人。(圖/翻攝「維基百科」)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三國名將馬超驍勇善戰,在《三國演義》中更是被刻畫出完美形象,廣為後人所知道。不過,在史書《三國志》當中,馬超卻是完全不同的模樣,還被稱呼為「背父叛君」之人,可見形象完全大逆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曾撰寫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書中將劉備的集團作為中心點出發,曹魏、東吳被刻劃出不同於史實的形象,反映了當時人民對漢室復興的希望。

在《三國演義》當中,馬超被描述為「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加上裝束,獅盔獸帶,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的模樣,不但是個帥哥,還相當驍勇善戰,又被稱為「錦馬超」。

《三國演義》寫到,馬超的父親馬騰忠於漢室,將曹操視為反賊,因此遭到殺害,馬超悲痛欲絕,聯合韓遂等人攻打長安、潼關等地,打得曹操「割鬚棄袍」,勇猛程度可見一斑,替父報仇、忠貞不二的忠孝形象更是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廣為後人所知。

▼馬超在三國演義當中初登場,便是大帥哥的形象,還殺得曹操割鬚棄袍。(示意圖/記者魏有德攝)

而在史書《三國志》當中,馬超與父親馬騰的形象截然不同,馬騰與好友韓遂歸順曹操,2人都送了兒子給曹操當人質,後來馬騰又在曹操的勸說下,放棄部隊、進入曹操所在的鄴城當官,過起退休生活,一家大小除了馬超以外,全都搬進了鄴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超被曹操封為偏將軍、都廷侯,留守在涼州,代替父親馬騰管理軍隊。後來曹操準備進攻漢中的張魯,派出鍾繇、夏侯淵等將軍,率兵經過涼州軍閥的領地,此舉引起馬超等人的懷疑。

馬超當時向韓遂說,關東之人已經不可相信,他放棄了父親,將韓遂當成父親一樣對待,那麼韓遂也該放棄兒子,將他當成兒子一樣對待,接著與諸多涼州軍閥起兵反曹,率兵進逼到潼關。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曹操的謀士賈詡出了一策離間計,馬超與韓遂反目成仇,馬超大敗逃亡,身在鄴城的父親馬騰以及200餘名親屬也因為馬超的起兵,被曹操所殺。

《三國志》當中對馬超的描述僅有600多字,無法詳見人物的全貌,但當中有互見的筆法,可以從《武帝紀》、《楊阜傳》、《先主備傳》等處看見,其實馬超在正史的形象當中,雖然依然武勇善戰、名聲遠揚,但絕非忠義之人,反而因為「不仁無義」、「背父、逆子、殺君」而臭名昭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