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退一步進兩步」 終止動員戡亂廢除萬年國代 

▲▼李登輝出席「喜樂島公投聯盟」籌組記者會。(圖/翻攝自李登輝臉書)

▲前總統李登輝。(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陳家祥/綜合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逝世,享耆壽98歲,結束其縱橫政壇傳奇性的一生。綜觀李登輝生涯,他不但是首位台灣本土出身的民選總統,對於台灣的民主發展也有相當大的貢獻;當中讓人討論最多的,終結「動員戡亂時期」、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絕對是其中之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登輝在2018年11月29日時,傳出他在家中是從起居室要移動到臥室的時候,不慎跌倒撞到地面,右側頭部、眼睛上方碰撞到地面,當下鼻腔出血,額頭則是碰撞傷,被送往台北榮總急救,住進神經外科加護病房,幾天後又傳出腦部有輕微出血,使得出院時間延宕。

而李登輝最近一次健康問題,發生在今年2月8日晚間,李登輝因喝牛奶嗆到緊急送醫,經檢查無大礙,但為安全起見,仍建議留院檢查。當時李登輝主治醫師、台北榮總心臟內科特約醫師陳雲亮受訪表示,「老人家的事情很難說」,因為肺部有些許感染,已給予抗生素控制病情。

28日晚間,又再次傳出李登輝病情惡化,但北榮院方皆封口不願證實已拔管,只表明狀況確實不佳。

1948年由國民大會制定頒布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位階優於《憲法》,賦予總統無限制擴張的權力,可視情況無視法令約束發布緊急處分或戒嚴等,且任何法令都可以冠上「動員戡亂」之名強制推行。其後還多次修憲,賦予總統無連任限制、逕自調整行政部門的權力等,說是我國民主發展最大的阻礙一點也不為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過多年的努力以及無數的犧牲,1990年甫當選總統的李登輝在就職記者會上宣布,要在一年內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最終在1991年5月1日零時,李登輝宣告終結「動員戡亂時期」,並正式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對比太陽花學運,李登輝當年以總統身分親自和野百合學運抗議學生面談。(圖/ETtoday資料照)

1990年李登輝當選第8屆總統,3月先是碰上貽笑後世的「山中傳奇」,遷台40年來從來未改選的國民大會,在陽明山中山樓自行通過「臨時條款修正案」延長任期,讓當時已看不慣萬年國代的民間社會再也忍不住,野百合學運就此爆發;1990年3月16日,近6000名全國學生集體於中正紀念堂(現自由廣場)靜坐抗議,並提出「廢除臨時條款」、「廢除萬年國代」和「召開國是會議」等訴求。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登輝展現誠意親自前往自由廣場和學生溝通,並承諾會接受學生民主改革的訴求。5月22日李登輝先在就職記者會上宣布,要在一年內終結「動員戡亂時期」、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回歸憲政體制等;並遵守學運承諾,於6月邀集政府官員、民運人士、美麗島事件受害者等召開國是會議,達成「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回歸憲法」、「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等共識。

1991年4月22日,第一屆國民大會三讀通過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及《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到第十條增修條文,並咨請總統明令廢止;李登輝依照國民大會咨請,於1991年4月30日明令宣告,5月1日零時終止動員戡亂。

李登輝在前總統蔣經國病逝後倉皇上任,後更打破外界「過渡總統」的看法上任,並用「退一步進兩步」的圓滑手法,遊走於國民黨守舊派勢力與民間社會要求開放的聲音間,最終成功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並廢止「動員戡亂臨時條款」,讓台灣民主發展向前邁進一大步。

李登輝:
●1923年1月15日出生
●台北市(院轄市)第4任市長(1978年6月9日-1981年12月5日)
●台灣省第11任省主席(1981年12月5日-1984年5月20日)
●中華民國第7任副總統(1984年5月20日-1988年1月13日)
●國民黨第2任黨主席(1988年7月27日-2000年3月24日)
●中華民國第7(繼任)、8、9任總統(1988年1月13日-2000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