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困難不被體諒,員工怎麼看共體時艱?

▲示意圖 。(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古楨彥/澳洲阿德雷得大學勞動學研究博士;萬能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助理教授。

日前泰式餐飲龍頭瓦城開始出現降薪氣氛,瓦城回應,目前公司受疫情影響,造成近期內員工要加班的需求變少,並非如外界所說公司已經對其旗下員工進行減薪或扣加班費。但員工卻認為在與公司簽訂原勞動契約中有談到每月勞動者同意「加班」31小時,在其領取薪資結構中有包含本薪、全勤獎金、免稅加班費、定額加班費的項目,以勞動者角度來看,加班費是屬於他們薪資的一部分,現公司要砍加班費也要求與員工重簽新勞動契約,無疑會造成員工心慌,因為重簽的勞動契約內容所談到薪資勞動條件一定不會比現在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令雇主不解的是,在公司受到新冠肺炎影響,生意大不如前,故提出減班休息計畫因應,由勞資共體時艱。公司並沒有馬上進行裁員動作,為何員工不能減班降薪體諒企業經營難處呢?主因有二:第一、對商家來說,生意變差只是所賺錢少了些,並不會馬上有一些項目無法支應,但對員工來說,每月都有固定開銷,一旦面對實質降薪就會出現某些費用繳交不出。

一旦繳交不出,就馬上陷於生活窘境,例如:每月定期給小孩學習費、孝親費、租屋費、水電費、電話費、網路費等。這些費用都要白花花的銀子支付。先前位於台北市永康國際商圈其中一家排隊名店竽頭大王,來客數從一天300多位一下子掉到一天僅有十多位到店消費,該店聘僱兩名員工,他們兩人一個月休息八天,每位員工可領到三萬四薪水,因生意欠佳,老闆娘請這兩名員工多休兩天,還能領三萬元薪水,但員工不同意做此薪資調整。

▲澳洲航空(Qantas)從主管階層帶頭減薪,讓多數員工願意配合公司面對境困難。(圖/翻攝自Qantas粉絲專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主管沒做出與員工真正共體時艱動作。以澳洲航空(Qantas)為例,因應武漢肺炎進行削減國際航班,在今年3月中旬左右宣布,澳洲航空執行長放棄支領薪水,其餘澳航主管將減薪30%,擔任管理階層人員也不會分紅,因為這波疫情會影響半年左右時間,澳航請員工休無薪假或年假,大多數員工都會配合公司此一與企業共赴面對經濟困境決定。

事實上,員工可能無法瞭解,過去你們能從雇主一直請領到的薪水,可能是老闆平常積攢或臨時向別人周轉借來發放。故以員工角度來看也會覺得「雇主所做的減班降薪決定是他們不能理解的」。因為在疫情衝擊下,雇主要一肩扛起公司能否長期經營的整體利益。

熱門推薦》

► 黃丙喜/民主燈塔不夠亮?被疫情口水戰淹沒的台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鄧鴻源/杜蘭特與詹姆斯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 遇到挫折就想大吃大喝?你也會「情緒性進食」嗎?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