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吃火鍋產生氣溶膠」染武漢肺炎?港教授揭空氣傳播疑團…1種情況要小心

記者鄭思楠/綜合報導

上海市當局昨日(8日)舉行記者會,衞生防疫專家表示,武漢肺炎除可透過飛沫、接觸傳播以外,還可以透過「氣溶膠」(aerosol,氣霧)傳播,即是空氣傳播。不過,香港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科普,一般吃火鍋、三溫暖或使用熨斗並不會增加空氣傳播風險。

▲吃火鍋並不會增加空氣傳播風險。(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香港01》報導,氣溶膠傳播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懸浮於空氣中,人類吸入後會導致感染;由於飛沫中通常含有溶質(如氯化鈉),飛沫會迅速乾燥,收縮形成「飛沫核」,病原體會依附在飛沫核上,並能保持懸浮在空氣一段長時間,而且可能到達人體下呼吸道。至於接觸傳播就是,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旁人接觸並使手部受污染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導致病毒進入體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說,當醫護人員進行霧氣生成程序,譬如吸痰、氣管插喉、支氣管鏡檢查、使用呼吸機等等,才會在醫院環境中發生空氣傳播。他強調,只有上述醫療程序才會產生飛沫核,引致氣溶膠傳播;而一般吃火鍋、三溫暖或使用熨斗,並不會增加空氣傳播風險。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圖/路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稱,普通飛沫能在空中飄浮3米。他解釋,當患者使用呼吸機或吸痰器等醫療儀器時,飛沫會被霧化,壓力變得更大,可在空中飄浮遠達10米,傳染性也比較高。

他指出,2003年SARS淘大花園大量住戶受感染,是因U型水管乾涸致隔氣失效;含病毒的水霧化後,透過抽氣扇發生氣溶膠傳播,屬非常特殊的例子。

上海防疫部門建議,為避免空氣和接觸傳播,家庭成員除了避免與疑似感染者分泌物接觸,不要共用個人生活用品之外,還需使用公筷、快進食、少說話,避免握手和擁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