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百大名醫」 永遠的外科醫師吳明和

▲台南市立醫院名譽院長暨胸腔外科醫師吳明和,熱愛當1名外科醫師。(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台南市立醫院名譽院長暨胸腔外科醫師吳明和,熱愛當1名外科醫師。(圖/記者林悅攝,下同)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台南市立醫院名譽院長暨胸腔外科醫師吳明和,行醫至今50年,在胸腔外科領域已耕耘45年,曾榮登台灣「百大名醫」,並獲得台南市醫師公會「終身成就獎」,吳明和醫師表示,能成為一位外科專科醫師,是一種擔當,也是一種榮幸,他喜愛這個專業,40幾年來未曾懊悔當外科醫師。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明和醫師現年75歲,1969年國防醫學院畢業不久後就投入外科行列,並選擇胸腔外科,在胸腔外科領域中深入鑽研,為他帶來挑戰與成就感。他認為外科醫師擁有的是辛酸、衝擊、與成就,但即使從新來過,他仍會選擇外科作為他的專業。

吳明和分享外科醫師的養成過程,至少要20多年的時間才成熟,包含面臨各種國、內外考試,教育訓練年限。此外,也要不斷進修包含教科書、期刊、病例報告、寫作以及外科技術的演練。他時常自我期許,一個外科醫師必須有藝術家、宗教家、哲學家、科學家4種內涵,把手術視為藝術創作。創作前需要週詳規劃,完成的藝術品,不希望它有絲毫瑕疵,即使有瑕疵,也知道如何補救。在創作之際,需要相當專心,也需要有條有理,面對病人,需有悲天憫人的胸懷。一位醫師必須在心境、體能、學識上有良好的培養,才能負擔此重責大任。

吳明和醫師執刀48年,於12個縣市包含3個院轄市及澎湖離島,共37個醫院的手術室留下主持手術的記錄,在成大醫院留下數千個手術案例。最長1次手術時間長達10多小時。病人年齡,小者剛出生,年長者逾九旬,他的手術種類以胸腔為大宗,一般及小兒次之。包括氣管成型手術、小兒胸腔手術、食道重建手術、肺移植、胸腺腫瘤手術、肺結核手術、以及胸腔鏡微創手術,都是吳明和醫師的專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明和醫師行醫至今50年,在胸腔外科領域已耕耘45年,曾榮登台灣「百大名醫」,並獲得台南市醫師公會「終身成就獎」。

在現今醫病關係較趨緊張的環境中,吳明和醫師仍把醫療擺在第1位,以救人為先。回想職涯裡很多患者之後和他成為好友,也有曾經邀請他去參加婚禮的,這幾年還有遠在海外透過Facebook找到吳明和,感謝他30年前的救命之恩。吳明和說,這是他於1989年10月3日所救,被1部計程車撞成重傷的黃姓大學生,當時肺部及肝臟重創,緊急手術挽回一命。

吳明和醫師勉勵年輕醫師,要成為外科醫師,必須先肯定自己,選擇自己興趣的次專科,撐住堅苦的嚴格訓練,腳踏實地,並自我要求,在訓練期間決不放棄所有的學習機會,終有一天能「享受」屬於自己的外科生活。外科醫師必須經常運動,保持體力及腦力,讓外科生命更長久,吳明和醫師至今仍然每週執行好幾個手術,也持續進行他熱愛的網球運動,享受他的外科人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時間對我們來說完全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