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9歲最堅強留守女童 扛粗活撐起一個家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9歲對於很多孩子來說,仍是在父母身邊撒嬌的年紀,但廣西隆林縣德峨鄉那地村留守女童李阿作,卻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照顧哥哥和弟弟,洗衣、燒飯及餵豬等,做盡所有粗活。網友稱讚她是「最堅強留守女童」,也呼籲有關單位盡快伸出援手。

《新華網》報導,李阿作住在逢雨便漏的簡陋平房裡,約15平米的房間內,一半被打穀機、水桶等雜物佔據,屋內外都沒有粉刷,觸目皆是裸露的磚頭和縫隙。李阿作家有7口人,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大姐和二哥小學畢業後就到廣東打工,現在她和大哥、弟弟留守在家。

李阿作的叔叔指出,李阿作5歲時,父母就外出打工,獨自留下3歲的弟弟及上學的哥哥,「那時,李阿作就開始學著做家務照顧家庭,起早貪黑,一年到頭,忙裡忙外,撐起了這個家。」(下圖/新華網,下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家窮,在寒冷的冬季,李阿作沒有買過半斤木炭,而是用玉米稈燒火取暖,每隔兩三天她就背著背簍到對面的山上撿玉米稈,山體陡而滑,背簍在她的背上搖搖晃晃,在巍峨的群山中,她顯得異常纖弱。

李阿作家裡幾乎與屋外一樣寒冷,她和弟弟睡的床是用幾塊木板拚湊起來的,床上鋪著一張涼席,還有薄薄的被子。「木板很冰很硬,冬天有時冷得發抖,冷的時候我們就穿著衣服睡覺,常常被冷醒。」李阿作說,冷不可怕,只是希望能攢點錢,多買幾本書讀。

李阿作現在那地村保保小學讀二年級,這裡只有50個小學生,分一、二年級兩個班,兩個老師上課。老師表示,入冬以來,李阿作每天都要忙完家務12點才來上課,「再晚她也來,從來沒有缺席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父母過年回家有肉吃,李阿作堅持要養豬、養雞和鴨,她認為這才像一個家。然而,她已經很久沒有見到爸媽了,上一次和爸媽通話是什麼時候,她也已經不記得。「爸爸的電話總是關機。」當採訪時,記者試圖透過電話聯繫她的父母,但數次撥號後,都是關機狀態,她眼睛濕潤了,故意將頭扭到身後,強忍著淚水。

李阿作叔叔指出,李阿作父母每年賺不到5000元人民幣,由於沒什麼文化,他們對子女的教育也不重視,總想著孩子小學畢業就可以出去打工賺錢了,沒必要讀書太多,平時也很少回家看這幾個孩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談到自己的新年願望,李阿作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好好學習,考上大學,走出大山,到城裡去讀書。」

數據顯示,目前廣西中小學校中的農村留守兒童約有141萬人,占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22.5%。一些基層幹部表示,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這個特殊群體需要社會更多的關愛。

廣西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孫小迎說,教育部等5部門近日聯合發出文件,提出了要給留守兒童在基礎設施、營養改善和交通需求方面享受「三個優先」、全面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干預等措施。下一步各級政府要積極行動起來落實好這些政策,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實現夢想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