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係法40年 旅美教授:別對美會出兵保台「太樂觀」

▲▼美國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翁履中。(圖/記者陳政錄攝)

▲美國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翁履中。(圖/記者陳政錄攝)

記者陳政錄/台北報導

中美角力加劇,兩岸又因台灣大選恐再掀波瀾,美國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翁履中昨(8)日受訪坦言,執政者在尋求政治利益外,於中美之間「喊牌」動作應更加謹慎。他說,從民調結果判斷,依賴「美國會保護台灣」可能只是太樂觀的假設,若過份試探中方底線,恐怕會讓台海走向更危險的境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論壇基金會8日舉辦「美中台的戰略新局」研討會,邀美台和旅外兩岸學者探討美中戰略對弈對台灣的衝擊。翁履中返台演講並在會後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訪問,並表達即便《台灣關係法》生效滿40年,美方通過《台灣旅行法》,近日提出《台灣保證法》,但善意是否真正落實,仍難以揣測。

▲台北論壇基金會舉辦「美中台的戰略新局」研討會。(圖/記者陳政錄攝)

在分析若台海衝突情況一旦加劇,美方是否願意「保台」時,翁履中舉美國芝加哥商會針對美國民意與外交政策的長期民調表示,相比日本、南韓,事實上美國民眾對台灣議題的重視度明顯偏低,被問到「如果台灣被中國大陸入侵時,是否支持美國保護台灣時」,支持率僅35%,「這還是十幾年以來最高」。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只如此,他分析今年3月、4月推特推文大數據,美國民眾雖對實施40年的《台灣關係法》抱持正向看法,但在更進一步對台友善的《台灣旅行法》上,意見卻呈現正反分陳。同時,美方的政策善意在川普政府執政下,能否落實也有待觀察。

在此之下,翁履中認為,由於軍事行動的目的性、勝算、成本、決策者領到力等考量,均成為美國民意不支持保台的基礎,這恐怕會讓台灣部分人士依賴「美國會保護台灣」的想法,可能只是太樂觀的假設。

▲翁履中比喻兩岸關係像一個光譜,一端是台灣主權一端是統一,民進黨雖可藉由美方助力更靠近想要的方向一點,但喊牌的動作需要更有智慧。(圖/記者陳政錄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面對中美於貿易、國際局勢上進行大國博弈,翁履中同意,「台灣的確要喊出自己的聲音,但是要有智慧地喊」。若將兩岸關係比擬為一個光譜,過去的九二共識維持現狀在中間,「一旦叫過頭,就會非常危險」。

因此翁履中說,在中美持續談判的當下,台灣夾在中間,我們雖然較為被動,但應該更有智慧,或待態勢明朗時適當喊出自己的聲音,而不是過度理想化,或以換取連任的政治利益為目的;他也點出藍營的問題,在於「始終沒有明確的新的論述」,就連大陸軍機越線也不表態,導致很多中間選民無法接受。

但他也相信,兩岸之中仍存在一些空間,若有美方助力和自身的爭取下,仍有機會推動兩岸關係的方向往更有台灣主權、國際空間的方向走。但在這其中若要獲得美國民意、美國官方支持,除外交策略外,自身經貿、民間交流能力也要提升,就好像南韓、日本等透過自身正面形象,贏得美國社會尊重一樣。他說,「如何讓更多美國民眾願意支持台灣,讓政治人物也更願意、更有理由為台灣發聲,台灣的安全才可能真正獲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