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影評:要活著被傷害多久?4小時長片卻不會感到厭煩

▲▼《大象席地而坐》劇照。(圖/繁盛映畫 / SNAPPP提供)

▲《大象席地而坐》。(圖/繁盛映畫/SNAPPP提供,以下皆同)

文/深呼吸

首先要表示最高的遺憾,本片的導演胡波由於對於創作理念上的堅持,在電影正式於柏林電影節首映的幾個月前就已自殺身亡(2017/10/12),也因此本片在去年第55屆金馬獎上,雖然拿下了最佳改編劇本與最佳劇情長片兩項大獎,卻不見歡樂氣氛,反而充滿了悲傷與遺憾,而看完這部片,筆者完全可以理解為何這部片能拿下這兩個獎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劇情敘述在一個中國北方小鎮的陰鬱天空下,四位主角的人生,交織在這個虛無與憤怒的悲哀故事裡。四個人為了躲避麻煩,都前往傳说中滿洲里坐著不動的大象那裡,找尋情感的出口。他們的困頓與時間的流動、晦澀;他們的希望和生命的交錯,卻是寄託於一篇聽來的傳說:在遙遠的滿洲里,有一頭席地而坐的大象。

本部電影是改編自《大裂:胡遷中短篇小說集》(胡遷為導演的筆名),裡面所有的中短篇集故事,都提到了無可迴避的問題:我們還要活多久?又要活著被傷害多久?

四個主角韋布、黃玲、于城、王金,這群性格迥異的青年與老年,看似沒有交集,卻因一場意外與家庭背景的關係而有了交集,而一則不知道從哪聽來的傳說,讓他們彷彿在這亂世中抓住了浮木,成為了他們情感救贖的出口,並展開了一段探索自我的旅程,這樣的故事看起來並不特別吸引人,筆者在觀影前也有些擔憂自己能否撐到最後看完整部片,但沒想到這部電影非常平順地讓人一路看到結束,不得不說配樂下的時間點都非常好,佔了絕大部分功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電影中用了很多篇幅的長鏡頭來帶四個主要角色的臉部及背影特寫,同樣的手法也讓筆者想到之前拿下金馬影帝涂們的作品《老獸》,但不同於老獸中鏡頭幾乎都是集中在涂們一人身上,大象則是平均分配這樣的長鏡頭到四個人身上,讓觀眾比較不會有疲憊感,雖然這僅僅是胡波個人第一部長片作品,但沉穩平實的鏡頭語言卻毫無生澀之感,完全讓人感覺不出這是部第一次導劇情長片導演的作品。

更難得的是,在現今中國商業電影一片歌舞昇平,營造出富足強盛的環境當下,這部片卻是反其道而行,拍出中國底層社會最晦暗陰鬱的那一面,而且不單只有中國社會,而是放眼四海皆準,全世界國家底層社會皆面臨到如此問題,也讓觀眾感覺格外真實,對於有些觀眾看完以後說,這是一部導演自溺之作,筆者只覺得這些人如果不是人生太順遂,就是可能在直銷業待太久,被洗腦成這世界是光明美好的,也許不是每個人都像劇中主角這麼灰暗與沒有希望,但一般人的人生中,一定都會面臨到生活中的不如意與困境,筆者其實覺得相當有共鳴。

四個戲中主要的角色分別由:彭昱暢、章宇、王玉雯、以及李從喜主演,他們在電視劇或是電影的戲劇經驗其實不到非常豐富,但胡波導演卻精準抓住了每個人的特色,讓他們的表現發揮到最極致,尤其彭昱暢與王玉雯年紀輕輕卻有這樣的表現,也讓人期待未來能夠在大銀幕上看到更多他們的作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章宇飾演的于城這個角色看起來雖渣,但這個角色到後半段卻讓人無法討厭他,因為其實他就是10年20年後的韋布,這也因此能解釋為什麼他會對韋布特別手下留情,因為他在韋布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李從喜的作品雖然是最少的,但他其實有製片經歷,而且他參與的電影不乏有口碑、相當出色的電影,更令人驚訝的是,他是陸軍上校退伍,可以感覺得出他詮釋這個角色,是有加入自己的人生經歷去演繹的。

而彭昱暢跟王玉雯即使都已20出頭,但詮釋起憤世嫉俗的高中生卻完全沒有違和感,對於角色的心境轉折呈現上也完全能說服觀眾,而雖然負能量了大半場,但導演在最後還是給了一個象徵一絲光明的結局,也留給了觀眾相當大的後勁跟餘韻。

這是一部我不會推薦給一般普羅大眾觀賞的電影,因為並不是適合每一個人,但如果你是影癡或真正愛電影之人,這絕對是一部你一生中不應該錯過的電影之一,但建議不要在心情不好或是充滿負面情緒時看這部電影(不然可能會覺得人生更絕望),但這絕對是一部值得細細咀嚼在心底留下迴響的電影。 

●看更多電影資訊請至臉書粉絲專頁【影癮作動-深呼吸的電影空間】